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竞争景象.中国的老百姓已深切感受到,竞争是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竞争制度从而也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比较经济和比较民主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2.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现状与立法完善——以力拓案为切入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也体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力拓案的出现,在引发世界关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软肋。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法,保障民族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中国只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力与建设力的统一而成功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只有正确应对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挑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4.
引言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竞争景象。中国的老百姓已深切感受到,竞争是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竞争制度从而也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比较经济和比较民主的一种制度。然而,如何保证企业能够公平和自由地参与竞争?如何保证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这就需要把竞争活动和竞争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年的金秋季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竞争政策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代表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等#个国家。他们大多是竞争法领域的专家,很多…  相似文献   

5.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是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民族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资本逻辑推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和积累了它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日益显现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审视与批判,基于对世情与国情的深刻认知和把握,坚持独立自主的制度和道路选择,自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社会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曾经创造了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了伟大贡献,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只是在近代,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入,勾结中国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阻碍中国社会前进,使中国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剥削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9日至11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三天时间,72个小时,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公证队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爱岗敬业的可贵品质.记者有幸参加过2006年召开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隔6年,再次置身会场,深切地感受到了公证行业更加勃发的精神状态和跨越式的发展.参会代表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会议中,认真地完成审议、选举等职责,热烈地讨论、发言,深入地交流、学习……在记者看来,正是这心系公证、服务社会的状态和行动力助推了公证制度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巨大成就背后,是每一位公证人员忘我的奉献.  相似文献   

8.
风范长存     
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弘扬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工作的精神,将极大地鼓舞今天的人们,踏着他的足迹,发奋努力,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 伟人虽去,风范长存。周恩来同志在他毕生的伟大实践中,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少年便立志“为中华之崛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总书记用“一新两大”,即“新高潮”、“大发展”、“大繁荣”,充分表达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用“两个更加”,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深切期待。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特别强调文化发展,二是要实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三是怎样去推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陶新胜 《法制与社会》2010,(13):189-193,201
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富强中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和必然要求。监狱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监狱职能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国家法治文明的必要举措。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并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出成效,促进监狱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基层监狱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1.
蕴含人民深切期待,汇聚世界关注目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日前在北京胜利召开,将党的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美好蓝图。在关键历史节点举行的这次全国两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五年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全身心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实践中,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的纪律和政治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是几乎所有多民族国家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国内问题的民族问题,总是围绕着民族平等展开的。民族平等,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提出来的一个口号,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是,民族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仅仅是一个具有极大欺骗性的口号而已。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地揭示了民族问题的规律,找到了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把民族平等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这样,就为全面地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找到了正确的途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民族平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包括一国国内的各个民族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民族,不分肤色人种、不分民族大小、人口多寡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科学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过各国的发展演变,不断趋于合理化,在处理本国民族问题时更加具有科学性。我们的执政党同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并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较为本土化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恒 《法制与社会》2010,(17):156-157
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有效的实现民族整合,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维系和巩固。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重视民族整合政策与制度,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自古就注重民族之间的关系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各民族间相互友爱、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族际政治整合形式。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代和形势不断变化的,中国也应该根据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的特点,适时调民族整合方式,以保持必要的民族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感我们正处于中国律师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都需要我们把自身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大局结合起来.研究和谋划中国律师事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比如说今天的中国对世界贡献增大表现在对世界性疾病的预防、对世界性环境破坏的克制、对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积极应对、对世界各国经济恢复的伟大贡献等等。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包括政府、国民,人均经济总量上确实不及那些发达国家,但是出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事原则,竭尽所能地帮助别人,甚至达到了"正其义不谋其力,明其道不计其功"即忽视经济效益的程度。正如毛泽东说过:6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所以中国人对全人类做贡献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苏钦“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方针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民族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人在国家内外交困、民族危亡之际探索救国、富民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展示了新的文明发展导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规定了中国文明发展要经过新民主主义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它揭示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汉族处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存在大汉族主义,其他兄弟民族被称为“异族”或“夷狄”,处于一种被贬低、受歧视、受排斥和受压迫的地位.有的兄弟民族汉字名称还带“犬”旁,显然,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和民族之间不平等的反映.其实,同是中华民族,汉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和当代都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建设华夏大国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不论各兄弟民族人口多少,居住何处,用什么语言,在人格、人权、人道乃至人情上都是平等的,应受到同样的尊重,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写得很清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和指导民族法并建立民族法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和近现代社会以来世界宪政制度的一个重大特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制建设及其初步形成的民族法体系,就是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