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巧艺  常鸣 《中国审判》2014,(8):102-103
5月的一个清晨,天刚微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法官们就早旱地来到单位一今天有三个合议庭要去延庆开庭。“这是我到法院工作以来最早一次上班,也是我当法官以来第一次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年轻的夏根辉法官说道。  相似文献   

2.
父亲与法官     
正我的父亲为人诚实,工作起来很勤奋。他有一次向法官解释了为什么他希望免去他参加陪审团进行义务工作的原因。"法官大人,我的小食品杂货店是维持我妻子和8个孩子生活的惟一支柱。如果我来做陪审员,我就必须停业,这是我无法承受的。""琼斯先生,要是别人都像你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村一法官工作和法务庭建设经过半年多的调研论证,马上就要进村开展工作了,我被选为首批驻村法官。我自己感到很荣幸,因为我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感,我相信自己会很快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信得过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江阶虎 《中国律师》2005,(10):84-85
做法官是我从小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高考填报大学志愿时,非法律院校不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大学毕业分配时,我放弃了留校和到中央部委机关工作的机会。总算天遂人愿,我被分配到了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并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当上了庭长,副院长,成为了一名高级法官。去年6月,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组织上根据工作需要,将在法院已经工作了20个年头、本来只想做一个终身职业法官的我,调到新余市人民检察院担任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并兼任反贪局长。尽管是依依不舍,但我还是不得不告别法官生涯,开始了一名反贪检察官…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8,(11):58-58
法官:我受聘为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5~6小时不等,每周的工作时间在30小时至40小时之间。报酬以小时计,按实际的工作时间,每周领取一次。我要求公司为我缴纳养老保险费,公司却说我是钟点工,养老保险应当自己缴纳。请问:以小时计酬就是钟点工吗?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位在阿荣旗人民法院基层法庭已连续工作10多年的老法官激动地说:“没想到我都50多岁了,还能被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感谢院领导对我的关心,这对我的工作将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这是呼伦贝尔中院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干警职级待遇后,一位老法官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7.
在担任上海市长宁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调解窗口的人民调解员之前,我是一名高级法官。说实话,担任法官时,我一直是判多调少。我的同事都知道,我不太愿意做调解工作——说得口干舌燥.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9,(8):58-59
法官: 我大学毕业后,被一家钢铁公司录用。我的主管黄某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已婚男子,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以及对我大哥哥般的关照,深深吸引了我。为了他,我付出了作为少女最宝贵的东西,先后三次为他做了人流。在我第四次为他怀孕时,一位学医的闺中密友提醒我:再去流产,担心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陈卉灵 《法庭内外》2010,(10):52-54
第一次听说王淑霞法官,是她为了工作两天没有睡觉。因为此事,使得王法官于当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执行庭实习的我眼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第一次亲眼见到王淑霞法官,是在内勤处实习的我去向她收饭费。当时还在忙碌着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交纳了她的饭费。因为执行庭的法官经常外出,我实习的那一周,几次见到王法官她都是行色匆匆、不苟言笑。于是我以为,她是那种严肃认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解释三”出台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去年,因为做一篇独生子女婚姻的稿件。我在采访某法院的法官时,得知她正在参与“新婚姻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一个年轻的法官参与如此重大的立法事务的消息,让我吃惊不已。在我的印象里,起草与修改法律似乎是大法学家的专利。但在事后与这名法官的交谈中,我的疑虑被打消了——婚姻法与生活密不可分,法官们手头的案例正是立法之源。  相似文献   

11.
法官感言:对于法官,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是亲民的素质。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在法官心中,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法官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把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做到忧民所忧,想民所想,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头,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人民法官只有用爱民的心传递司法温暖,才能让调解得到双方  相似文献   

12.
<正>东莞第二法院:"导师制"为青年法官办案"导航"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成立于2009年元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法院,干警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从当年6月开始,该院在创建学习型法院过程中,以建立导师制为载体,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既有助于青年法官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案件质量提升的工作新机制。导师制培训范围包括书记员、预备法官和新任法官,实行"一层带一层,互帮互学"的形式。老法官带任助理审判员未满三年的新任法官,新任法官带已通过司法考试但尚未任助理审判员的预备法官,通过观摩庭审、修改裁判文书、答疑等方式,一对一地传授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导师每月至少旁听一次新任法官主审案件的庭审、  相似文献   

13.
在昌江法院工作的三千多个日子里。在与一个个人民法官的耳濡目染、相知相伴中。我总被一种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撒劢着、警省着,那就是共和国法官身上的那股“傻劲”。  相似文献   

14.
法官业绩考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法院只有干部没有法官。法官法颁布实施后,法官虽有了自己的称谓,但管理上仍然一直参照国家公务员沿用行政化模式,因此,每年年底也要进行一次例行考核,评价其工作成绩的标准是确定为优秀、称职或不称职几个等次。由于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笼统,尤其是过分注重定性考核而忽视了定量考核,使考核结果抽象化、概念化。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称职,评选的优秀也缺乏先进性,致使考核部门对法官情况掌握不全。这种工作好坏无从体现、能力大小难分高低的人事管理体制,抹煞了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客观上降低了法官的素质要…  相似文献   

15.
关祥国 《山东审判》2012,(3):113-114
事物因对立存在而美丽,社会因对立存在而和谐。在法院工作了近五个年头之后,我突然有所感悟,并用之于观察和思考了现实中跟法律工作有关的一个有趣现象。在法院综合部门工作,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人群自然就是广大的法官同事们。我发现他们的思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想主义,一类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分,不是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观点上。首先存在一个法官地位从哪里来的问题。理想主义者认为,法官的地位应当来自于宪法、  相似文献   

16.
吕忠梅 《法人》2009,(1):38-41
律师真正参与企业的高层决策,所能做的贡献和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一个律师本身到现在为止,我还纯粹是一个法律人,从法学院毕业,到法学院去做老师,到法院去做法官。但是在我的经历当中,碰巧有一段到企业工作的机会,我到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三峡总公司去做了一年的企业管理者。在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当中,  相似文献   

17.
从懵懂学生到一名审判人员,已携手法院工作走过了整整14年的光景。角色的转变,让我经历了一场美丽的蜕变,过程艰难,结果美好。我清楚记得在参加法院录用考试的时候有篇论文,名字叫《假如我是一名法官》,我写到"我要用手中的达摩利剑维护社会的公平,褒扬正义"。为此,我努力践行当初的承诺,公正司法、执法为民、廉洁奉公,用心吟唱司法赞歌。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过,一次不  相似文献   

18.
在法院工作,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官"司法为民"这句话。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每一名法官所应该坚持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我体会到司法为民,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份心。记得2007年我曾参与协调处理的一起违章建筑非诉执行案至今仍印象深刻,因为通过办理这起案件,使得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屈指数来,我从事法院工作20多年了。1999年初,命运在我面前突然拐了个弯。因为写报告文学《历城法官》,我走进济南一家基层法院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开始在司法这块土地上追逐文学之梦。—时间,法院、法庭、法官、判决等陌生的字眼,一下子涌进我的世界,让我有些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基层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自1987年9月开始,一直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至今已经有22个年头了。作为我国第一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我有幸经历了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从无到有、从开始建立到全面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在我眼中,少年法庭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就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子慢慢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