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建国 《东北亚研究》2009,(4):25-28,32
在近代朝鲜,发生了国名的英文拼写法由“Korea”取代“Corea”的问题。探索是何时、何种原因造成的,在华传教士创办的一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英文刊物——《教务杂志》的线索极有价值。它说明“Corea”和“Korea”用法的变更,是美国介入朝鲜事务,将国际上英语世界原本存在的“Corea”和“Korea”混用现象,逐步引向政治性方向造成的。后来,日本主导朝鲜事务后,接受了美国人的用法,从而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Korea”这一用法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期,朝鲜北部自然灾害频发,封建剥削严重,东北部的朝鲜居民大量进入俄国境内。1863—1884年,俄国远东的朝鲜人有四个特点:分布集中,主要居住在南乌苏里地区;朝鲜人的男女比例相当,人口能自然增长;朝鲜人的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种地;国籍没有变,仍然是朝鲜国籍。鉴于远东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俄国积极接纳朝鲜人,允许其留在远东;让其耕种土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同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佐领是生活在中国清朝时期不同于俄罗斯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清朝政府怀柔政策的感召下,从内心深处归顺了清朝政府,成为了大清帝国的臣民,进而融入中华文化中,成为了彻底的中国人。本文根据中文历史档案和中俄历史文献,从新的角度对俄罗斯佐领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影响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对日政策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坚持朝鲜"独立",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既得成果,从1906年起开始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俄国的这一政策加速了朝鲜亡国。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影响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对日政策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坚持朝鲜"独立",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既得成果,从1906年起开始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俄国的这一政策加速了朝鲜亡国.  相似文献   

7.
朝鲜停战谈判:中国、苏联与朝鲜的政策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倒”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推动日本“正常国家化”,日本国会亲台议员频频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华问题上挑起事端,恶化中日关系氛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国会议员虽然不是日本对外政策和对华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实施者,但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中的亲台议员又具有“幕后性”、“跨党派性”、“组织性”、“秘密性”与“两面性”等特点,正是他们常常干扰日本对华理性决策,以至于中日两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日益突出。中国必须理性应对日本“正常国家化”进程,警惕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亲台议联”幕后活动及其不良影响,以便为拓展对日外交、促进日本对华友好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条件。由此,研究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其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朝鲜核问题不断升温,日本积极突破宪法的禁区,韩国政局动荡起伏,“台独”势力日趋嚣张,特别是美国的东亚战略和军事部署的调整,使谊地区的军备竞赛日渐显现,我国改善周边安全的外交努力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后,急需大量劳动力对该地区进行开发。1864年第一批朝鲜人越过边界来到俄国远东,此后陆续有大批朝鲜人进入远东。他们为远东的开发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善于从事农耕的朝鲜人开垦了大片荒地,促进了远东农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向远东移民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为界,每个时期又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长期影响着朝鲜半岛,朝鲜各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以"小中华"自居。"尊华攘夷"、"慕华贱夷"是朝鲜人传统的文化观念,这一文化观念严重影响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自进入清代以来,朝鲜人自以为所谓华夷秩序大乱,华夏文明之真传移到了朝鲜,并因此而深感自豪;同时,自感传续华夏文明之真传的责任重大,虔诚地维护传统文化,唯恐有丝毫的亵渎。尽管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西势东渐,人类文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朝鲜卫道士们一直将中华以外的文明视为"夷狄"之货,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如此僵化愚腐的意识氛围中,北学派的先驱洪大容率先提出了"华夷一也"的新观念,实现从"慕华贱夷"、"尊华攘夷"到"华夷一也"思想的飞跃。在东亚率先打破传统的"华夷观"是朝鲜北学派的一大特点,在朝鲜唤起了民族主体意识,为朝鲜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收新的世界文明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近代初期,中朝两国一直维持着历史上传统的封建宗藩关系,中国一般不直接插手朝鲜本国事务。但19世纪70年代朝鲜开港后,随着日本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渗透朝鲜,中朝两国关系逐渐出现复杂微妙的变化,清政府也逐步开始对朝鲜的内政外交施加影响。以对抗日本的侵略势力。因此,近代中朝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中日两国在朝鲜的争夺和角逐,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一百周年。在"日韩合并"到二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和"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先后两次剥夺了朝鲜人的国籍,进行了人权侵害。21世纪前后,《日本国籍法》的两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在日朝鲜人的人格和权益。  相似文献   

14.
朝鲜是个美丽的国家,也是个颇为神秘的地方,今天的朝鲜正小心翼翼地打开国门。列车一驶过鸭绿江,便看到无处不在的人民军战士及红色的标语、红色的语录。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一个火车站都悬挂着金正日或金日成的大幅写真画像,车站的横幅上则用朝文写着:“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珍珠般的平壤走在平壤大街上,常可看到日本和韩国游客,而最多的还是从鸭绿江过来的中国人。朝鲜又称“清晨之国”,是朝日鲜明的意思;她的另一称谓“高丽”,则是山高水丽的意思。平壤则是这朝日鲜明、山高水丽的国土中最明亮的珍珠。在平壤,我们看到了“金日成…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例”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户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16.
朝鲜实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实学是在中国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朝鲜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朝鲜实学反映了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为解决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改革要求。他们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性理学,不断地吸取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文化遗产,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研究学问的方法,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主张改革现实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富国强兵的国家。这些进步思想起到了朝鲜从传统文化通向近代思想的桥梁作用,成为朝鲜近代启蒙思想的源泉之一。但是,由于朝鲜实学学者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他们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强化殖民统治,尚没有发展到近代思想的高度,也没有把朝鲜引向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大事综览     
2002年8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朝韩举行第7次部长级会谈。12—14日,朝韩在时隔9个月之后再度举行部长级会谈。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达成10项协议,包括决定在汉城举行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第2次会议;为连接铁路和公路尽快采取军事保障措施,并在短时间内举行军事当局会议;10月在平壤举行第8次部长级会谈等。双方还确认坚决履行2000年签署的《南北共同宣言》,并讨论了将今年4月5日韩国总统特使访朝时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和相互关系的其他事情付诸实施的对策。27—30日,朝韩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第2次会议在汉城进行,双方就经济问题达成8项协议,决定11月6—9日在平壤举行第3次会议。南北经济合作由此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日本《产经新闻》13日载文认为,南北朝鲜重开会谈各有所图。金大中政权是由于朝鲜一直未履行协议,国内舆论对南北恢复会谈反应冷淡,对“阳光政策”表示怀疑的观点占了上风,因此打算在修复作为“阳光政策”象征的京义铁路上有所建树,向内外展示“阳光政策”的成果。朝鲜一方面要求韩国履行包括驻韩美军地位问题在内的《南北共同宣言》,另一方面也摆出友好姿态,强调将履行已达成的协议,其目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朝关系中的司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娟 《东北亚论坛》2006,15(1):125-129
清代中朝关系中法律案件的终审判决权掌握在清帝手中。清帝在处理朝鲜人触犯中国利益的案件时,审理程序和定罪标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总体趋势是使朝鲜在司法制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内地人”触犯朝鲜利益者,清帝的处罚标准和朝鲜人基本相同。受中朝宗藩关系的影响,两国间司法制度的特点,一方面向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化方向迈进,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清帝个人的感情色彩,使法律缺乏长效机制,致使个别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5年12月底,日本的外国人登录者数、即侨居外国人人口为2011555人。这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6%。从国籍来看,韩国、朝鲜人最多,达598687人(占总数的29.8%),其次是中国人,为519561人(25.8%)(《在留外国人统计平成18年版》人管协会,2006年).  相似文献   

20.
《朝日平壤宣言》的签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宣言签署后,因朝鲜公开承认“浓缩铀”计划及公开承认“绑架问题”,使朝日关系再次陷入紧张僵持的局面。但是双方对《朝日平壤宣言》所体现出来的对话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依然认同。绑架问题依然是日本对朝关系的首要课题,对话解决悬案问题依然是日本对朝政策的主流,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仍是其基本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