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二者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则是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或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第二,性质及所属范畴不同。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是可以制定、修改或加以废除白勺。第三,存在领域不同。规律既存在于自赳领域,又存在于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并可按其范围划分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规则只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是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过统治阶级意志的反…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与我们的对策探析张建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它的继承性、加速性和国际性。一、生产力发展的继承性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它的发展不能跳跃,不能以等,而是形成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人类在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历史阶段已经...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作为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有着探刻的根据。生产力不是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它依赖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二者的矛盾运动,既体现着人与物的自然交换过程,也产生着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从经济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往往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性质、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所以,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应该归结到生产力的高度上来。也就是说,符合社会历史规律,能够促进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善的,违反社会历史规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恶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它的生命力、真理价值只有在指导实践中才能充分实现。而社会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它鲜明的民族特  相似文献   

5.
自恩格斯逝世以来,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不过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这一时代价值的核心是它深刻地阐明了具体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应遵循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即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农村应建立在新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需要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社会主义需要吸收世界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曹明 《求索》2008,(8):217-219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依据马克恩主义的唯物史观,结合帝国主义的发展现状和俄国的具体国情,在探索具有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经济思想。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提出了俄国在特有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成果;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发展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并依据当时的俄国国情,指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条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列宁试图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反对官僚主义,从而达到实现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以经济为龙头联动社会各方面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它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制度发展等多个层面。对发展观意义与内涵的理解,既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考虑到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观以及国际先进经验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中有所谓“边缘化现象”。有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相对越来越落后,经济全球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言不是正向的促进因素,反而是加速这些国家和地区失去自己利益、迷失自身文化的反面因素。最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徘徊在世界的边缘。其实类似国际关系中的边缘化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中,只不过在学校里,被边缘化的不是国家和地区,而是实在地感受着成长之痛的青少年,我们的学生。因为许多原因,比如奇怪的长相,穷困或没有爱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有一些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歧视,群体、同学的存在对他们…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7,(7):1-1
发展理念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发展。既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把握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既揭示了中国社会自身的纵向发展规律,又把握住了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横向交往规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关切并不是要不要发展、要不要现代性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湖南人力资本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革命的深化,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发展,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逐步形成。面对这样一个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浪潮,湖南作为一个不发达的内陆省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突破性举措来化解发展中地区的劣势,跟上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前发展,这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湖南应以人力资本战略与知识经济接轨,实现后发性优势的跳跃。一、知识经济时代向我们走来,实现后发优势的跳跃,关键在人才知识经济为人类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人类的发展能力特别是发…  相似文献   

11.
谭玉和 《当代广西》2008,(14):45-45
区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钟山县的实际来看,实现加速发展就要努力打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进来,借助外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为此,  相似文献   

12.
郑志国 《岭南学刊》2007,1(3):83-88
社会生产必须在品种、质量、数量、结构、时空和持续性等方面同人类需要相适应。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主要作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生产必须适应人类需要规律的客观要求。研究社会生产必须适应人类需要的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加速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走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特色经济 ,关键是充分发挥科技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应用科技的开发与推广 ,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前 ,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主要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才不足、环境较差等问题 ,制约着民族地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因此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14.
<正> 地区产业政策是地方政府指导本地经济发展的核心政策。由于地方经济的运行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律,所以,在制订地区产业政策时,必然会面临一些特殊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就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地区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矛盾及其协调地区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产业政策在地方的具体化。因此,地区产业政策必须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向保持一致,这是制订地区产业政策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着妨碍两者达于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经济建设体制改革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套用。那么,如何借鉴发达地区的改革先进经验,加速发展本地区民族经济,则自然成为有志于改革的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头号和主要的探讨课题。 改革就是要打破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旧有关系和制度,建构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关系和新制度。在这一破一立的过程中,人们从观念到行动均要进行一系列的调适活动,以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当代科学技术在获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使自身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和经济发展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生产—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趋显现和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1)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见解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局部领域里的规律。例如有人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只是普遍性不同罢了。”还有人断言特殊科学规律隶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非均衡发展的意义我省各地、州、县的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这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是“跳跃式”发展的客观依据。根据这个规律确定我省经济“跳跃式”的发展战略,那么各地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必然是非平衡的。按不平衡的现实确定不平衡的发展策略,在地区间实现非均衡发展,对于我省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扶贫工作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竞争杠杆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由于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因此,无论是从过程上还是从结果上看,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刘宏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一、利益的分化与协调是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首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寻求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30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型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将生产力布局和投资的重点置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理论被引进并得到重视,提出了在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前期,区域不平衡发展是解决有效供应不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应用这种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