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围绕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近来中国学术界、知识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是中日关系如何才能跨越历史问题这个障碍,继续向前发展。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从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的观念,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发展、深化的过程,大致为四个阶段。一、1979年至1984年;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路,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央最高决策层开始深入探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取向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助基础上,当时形成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过去中国和苏联实行的经济体制,主要缺点是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  相似文献   

3.
仲海涛  李卓芪 《学理论》2010,(24):151-152
目前已有的关于粉碎“四人帮”的研究,不少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较少站在宏观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事实上,粉碎“四人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有其深厚历史基础的。主要是毛泽东对“四人帮”的认识;邓小平1975年整顿的影响;人民群众的逐步觉醒和长期抗争。  相似文献   

4.
步平 《党政论坛》2014,(10):62-63
1993年的“河野谈话”与1982年表态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谬误的“宫泽谈话”、1995年反思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村山谈话”一起,并称为战后日本“三大历史谈话”。它们都是日本政治家在关键时期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做出的正式表态,  相似文献   

5.
看一个政府是强还是弱,从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看这个政府的能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在于“能力本位”构筑。(1)地方政府能力本位构筑对社会发展的联动影响。“能力本位”解放和发展人;“能力本位”支撑21世纪中国的发展;“能力本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力本位”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2)地方政府能力构筑中的现实阻抗力。“官本位”的阻挠、“权本位”的抵抗、“关系本位”的破坏。(3)地方政府能力本位构筑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政府是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府如何干,以及公务员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西柏坡精神,主要包含“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红 《学理论》2009,(15):26-28
本文首先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体西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论述了其在近代化进程的演变。其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及构建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国际国内现实问题;最后,重新定位中西文化、再认识“中体西用”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主要内容角度对其进行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30年,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的30年。需要正视的是,在重物轻人,重投入数量,轻产出质量的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下,影响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9.
中共组织超规模“四千人讨论”,政治局会议上叶帅热泪滚滚198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组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讨论稿)〉讨论的通知》。随通知发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一九八。年十月供党内高级干部讨论稿)》,要求在10月15日前发到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史学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与教育功能,在大学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完成、历史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和政治认同度的提高等教育价值。但当前大学历史教育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主的大学历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问题、课程性质的双重性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问题。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将学习者的需求、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社会需求三者结合起来;必须加强历史研究与教学的联通;必须加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学习,以透彻的理论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梁衡 《党政论坛》2009,(14):21-21
中国改革开放在过去30年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这无疑将作为共和国的“中兴”史载入史册。相信以后许多史家会来研究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其中原因诸多,“文革”教训,时势使然;人民意志,时代潮流;时势造英雄,小平来掌舵,等等。这所有一切,当然都是多难之后必邦的因素。但像一切领袖的成功一样,邓小平性格、意志因素不容忽视。这就是他坚定果断,敢于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2.
2018年6月30日,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在中央党校举办“中国社会发展问题高端论坛·2018”。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东京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秦刚主持论坛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的发展思想邵红英邓小平一系列基本问题,其理论核心是发展问题。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说:“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第244页)并且在南巡时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第377页)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发展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4.
游博 《理论导刊》2006,(12):104-105
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开始激化,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果我们从日本文化的角度进行剖析则提供了认清此问题新的视角,这包括四个方面: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天皇信仰与天皇崇拜思想、日本的耻辱感文化。扩大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缓解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矛盾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客观上需要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国有企业党委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思想混乱,认识模糊。具体而言,就是“三论、三疑”。所谓“三论”,一是干扰论,认为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有法人代表具有经营管理权,党委的参与只能干扰企业的正常运作;二是多余论,认为企业是按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运作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纯属多余;三是无用论,认为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 ,为即将召开的十六大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理论的基础 ,是指导我们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又一篇纲领性的历史文献。本文侧重从四个方面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进行再认识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深化 ;“三个代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要敢于触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要真正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敢于触及五个方面的问题:(一)书上说过的;(二)文件上肯定的;(三)权威人士讲了的;(四)历史经验证明了...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37)
中国人提及澳门,往往与香港相提并论,如“港澳同胞”、“港澳事务”。确实,澳门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港”字不难理解、港即港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澳”字之本意是”海边穹肉可以传好的地方”,也是港口的意思。_澳门和香港都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但澳门有自己仅特殊的历史。这极特殊的历史造就澳门特殊的今天。“人所共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在内的香港地区)是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靠坚船利炮打斗了大清帝国,而强占去的;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比英国人占据香港早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要防止‘左’”.“左”和右一直是围绕着党的事业积极健康向前发展的两个方面.右的东西可以断送党的事业、“左”也同样可以断送党的事业.这是我们党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用沉痛代价换来的一条深刻教训.“左”和右从社会属性上看,是一个认识问题,是一种对革命和建设中一些  相似文献   

20.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也是其它许多问题和弊端的源头。“四风”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四大“敌人”,不打倒这四大“敌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会危机重重。中央决定把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上,找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我们必须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深刻认识“四风”的严重危害,自觉行动起来,坚决消灭“四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