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活这辈子,要想真干成一两件事,或认真地做几十年人,头一条当然是必须有极力想干、努力去干的事,但我认为与这一条同等重要乃至比这条还重要的是另一条:必须有绝对不想干也绝对不去干的事。难在“绝对”。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当“全可人儿”,即在诸方面都有福气的人。例如眼下,有人就盼着当这样的人:一边下着海,哗啦哗啦地挣钱;一边写着文学作品,成为名作家;一边到大学兼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出了社会的分工。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会有差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差别做起了道德文章。“党务工作很清贫,但很高尚”、“外事工作很辛苦,但很高尚”,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读到或听到这类口头禅。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与这类口头禅具有同样的意味。鲁迅弃医从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有人在评价这件事时就用“鲁迅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更能拯救国人灵魂的文学”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界上,我们荣成县有个习惯,教育局常派人到各校进行全面检查,最后还要找几位同学进行“座谈”叫做“座谈会”。然而,有些学校部分领导对这件事产生错误的想法,想让被找去座谈的同学只提优点,不提缺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每个人都不能是毫无瑕庇的,有优点,同时又有缺点。正如列宁所说的: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生成长规律毕志伦人生成长是有规律性的。但是寻求规律,认识规律不是一件容易事。程思远感慨地说:“假如我们一个人,不是从一岁向八十岁去生活,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每个人都从八十岁向一岁生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  相似文献   

5.
“我为南非游泳,为世界上所有听力受损的人游泳!” ——帕金 “没有人只配做旁观者,我们都能成为主流的一部分。” ——帕金 “他比任何人都坚定和具有奉献精神,并且他还有着比大多数人更坚韧的意志。” ——帕金的教练格兰汉姆·希尔  相似文献   

6.
心雨集     
<正>每个人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三件事:第一是简单,第二是清醒,第三是自己的步调——朱德庸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各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无论何时,每个人都确实需要配备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年轻人,对人际关系在个人成长成才中作用的认识是越来越明确了。但说到究竟应该怎么面对人际关系,如何正确沟通和经营自己的人脉,则多数人都认为是一件难事。这期的“特别企划”,我们将台湾邓云晖著的《非常人脉圣经》中的精彩文章和东南大学赵波的《青年人际交往的4招17法》作为一组文章,一并呈现在大家面前,目的就在于给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人以一个善意的提醒:人脉的经营与管理的技巧并不难,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相交满天下,知己遍天涯”。正如邓云晖所说,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机会见到各式各样不同的人。经过…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只要我欢喜,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严重误导青少年的行为,让他们把任性当率性、把脱序当洒脱。试想,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有秩序地运作,就是靠道德、礼法的维系,如果每个人只顾自己喜欢不喜欢而为所欲为,这将成为什么样的世界?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如果合于道德、理法,能为社会情、理、法所容的,当然能做,否则就是自己喜欢,也不可以去做。以下例举"四种  相似文献   

9.
能够面对面地批评人或得到别人的批评,实属不易。应该说,批评也是一种“待遇”。 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批评的。如今,世故圆滑的人多了,能开展批评的人少了。许多人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议论人,抵毁人,损人形象,破坏团结。能面对面地批评你的,可以说,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益友。批评者必然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时时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敢开展批评:批评者必然是一个有足够底气的人。能批评人,大多自己做得不错,至少这方面做得不错,叫做“没有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有一种不能称为毛病的毛病:拖延。做一件事总是拖拖拉拉,明明可以立刻做好,非要拖到最后才开始痛苦地去完成。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这生出来的事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平等恰是精神诉求中的重点之一平等淡出缘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决定了人们可以追求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却无法实现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既然无法实现只能放弃,避免核心价值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2.
几天前有个朋友来北京出差,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刚从北京站出来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向他讨钱,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京找父亲,可钱用光了,想要我的朋友给她的孩子买点吃的。“这种事我见多了,都是假的,骗人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小气”并没有感到不安。无论是车站还是马路边,总会有人将你叫住,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面对身边的这些“不幸”,我们该如何去做?人都是有自尊的,既然肯放下尊严向你伸手,能帮就该尽自己的所能帮一些。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试想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难处,周围的人对你都漠然视之,你又该…  相似文献   

13.
说“钱”     
魏晋之际的成公绥晋人鲁褒先后做过两篇《钱神论》,两篇诙谐调侃的文字,把个“钱”说得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入地,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办什么样的事,没有“钱”万万不行,只要你有“钱”,则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时过景迁,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钱神”重演,横行于道——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领域中,出类拔萃者永远是少数.人的成功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而事物的成功是物理的,可以测量的,可以重复试验的.不是什么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有些事情只有天才可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你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永远无法企及,例如像体育上的世界冠军:刘翔、李娜和古力.还有的事情即使天才也不能做到,它会受制于环境和条件.比如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闻道 《创造》2007,(2):58-63
我们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天”,因为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命辉煌灿烂,希望健康快乐,希望幸福美满。然而,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这一切便都无从谈起。 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安全也不是某个时期的事、安全应该是时刻都要关注的事。忽视了安全,就象忽视了空气对于人的重要作用一样;人们不能窒息时才想到空气,更不能等事故来临时才想到安全。 可是,人们却时时摆脱不了大自然对人类的伤害、公共卫生事件的袭击以及一些突发社会事件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聚会 那个在地坛玩耍的孩子回去了,那个“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人走了”。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走了。对于死,史铁生是坦然的,“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肖静同志:为了回答你所说的如何理解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我想先说说历史上的一件事,这便是杨度的入党。专门谈论杨度入党,当然不是说这件事有多么重大,因为任何人都是以普通一员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党内也都应该是一名普通党员。以杨度入党的事做例子,不过是因为杨度这个人同一般入党的人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他的入党就有着某种不同的特征。为了说明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杨度其人。杨度,生于1874年,死于1931年,如果按其本人成份来说,应属于封建官僚。1902年(清光绪28年)留学日本。1906年,曾为清政府出洋…  相似文献   

18.
杨超 《时事报告》2011,(4):44-45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中国许多事情都在改变,但有一件事情难以改变: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有一个愿望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老年人生活得越来越好。我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搞企业就得算账,所以我也给我国的养老产业算了三本账,即“政治账”、“民生账”和“经济账”。  相似文献   

19.
生活,慢滩价淌水,四下里围。裹,举步皆路。何需叩门,何需推窗?生活,并兑现成门可入。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看清一件事;如果这个人曾被传媒多番炒做,这件事在社会上众说纷法……你怎样破惑得悟?你凭什么?1993年上半年,我去安徽采访瓜子个体户──“傻子”年广久,就感到叩问生活进入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困难。的确,十分困难。事情起源于安徽《警深》杂志约稿。我说不想写案子,中国每分钟都有案子发生,每件案子都有其鲜明特色而写出来却成了千篇一律:发案,出现场,判明第一现场还是第二现场,确定发案时间,判明尸…  相似文献   

20.
事由:1998年3月,钟祥市胡集镇丽阳村委会按照上级要求,将“村务”张榜公布,群众看了后觉得村里公布的“村务”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一位村民一气之下将公开栏的玻璃砸破了,把村务公开榜撕了个粉碎。不久,村里第二次公开“村务”,內容还是不够真实,大多是报纸上已经公布了的领导讲话,没有群众关心的事项,又被群众撕掉了。村务公开榜两次被撕,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丽阳村“两委”班子对村务公开问题再也不敢“敷衍”了。第三次。村里将招工、招干、征兵、计划生育指标、扶贫救济款物的发放、村招待费等“村务”,一一公开,村民很满意,再也没有人撕了。镇里的一位干部说:“我们的公开是群众撕出来的。”这句话虽是有感而发,却道明了保证政务公开內容真实的极端重要性,又让人感受到政务公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将这件事置于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企务公开、校务公开、法务公开、检务公开……的大背景中,我们发现,“公开”这篇文章越做越大了.越做越精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