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探析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清楚认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制度缺位,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沈泉涌 《党风建设》2003,(10):37-38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当中,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最为频繁和激烈。一些国有资产使用者往往打着改革的旗号,乘体制转换之机,在国有企业改制、并购和资产重组中,内外勾结,通过暗箱操作,或故意低估国有资产,或化“公”为“私”.或监守自盗,使国有资产受到巨额损失。人们把这种国有资产流失就像“冰棍”  相似文献   

3.
唐江莉 《学习论坛》2001,(11):44-45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应该按照三个原则建立国有资产运作的组织体系,实现政资分离和国有产权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经营的分离,为国有企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提高。但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单位改制、资产处置、"非转经"等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流失,其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缺乏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保护机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主体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一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专门性法律来保护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必要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应界定立法依据与相关范畴、明确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规定资产的评估处置形式、严格控制"非转经"行为、规定监督形式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王河山 《求实》2004,(11):44-4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6.
产权视角下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使得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现行的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破坏了代际之间的利益公平,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政出多头、权责不清、综合利用率低、短期行为突出以及资源要素价格偏离市场准价体系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代表性国家对资源性国有资产实施管理模式的经验与趋势,我国应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为前提,明晰产权,实现资源性国有资产综合统一管理、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等,作为深化改革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国有资产的流失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主观故意和非主观故意.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上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产权重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国有资产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可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化水平,,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借企业改制之机,将沉重的“包袱” 甩给老厂,又将表面上大面积 “缩水”的国有资产注入民营新厂。这是国有老厂日渐衰退而民营新厂迅速兴旺的怪现象折射出不法分子侵吞国有资产的伎俩。陕西省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1500万国有资产流失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近日,该厂原厂长郭海生、副厂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流失现象。   从管理体制方面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由政府代表全民进行管理。而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可以干预国有资产的使用,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国有企业经营者则认为:国有企业只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不能也不可能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因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失控。这主要表现在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在转型到位之后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能反映国有权益损失的概念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国有资本流失","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大于"国有资产流失",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国有资本流失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资本流失、土地使用费上的巨额流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流失将更多地表现为非资产形式的资本流失,所以应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流失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的经营过程跨越了改制前和改制后两个阶段。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于改制后仍在继续,且大多与改制前具有相同的形式,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时往往无人问津。因此,有必要在找出原因之后,提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多项办法,以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使国有资产在健康的环境中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产,正因为如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倍受国人关注。目前,理论界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有的甚至把正常的产权转让当作国有资产流失,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正确认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与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是国有资产价值量的耗损与缩减。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经营亏损性流失。如由于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答:国有资产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新的实践,《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是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有资产不断增长,至今总额已达4万多亿元。但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测算,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近两年,国有资产仍以每天1个亿的速度在继续流失。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的巨量流失,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步伐;二要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国有资产的犯罪活动;三要坚持反腐倡廉教育;四要强化监督,严格审计;五要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六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七要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天于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创造一个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条件下管理好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在于企业,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取  相似文献   

19.
王玲  神木 《党风建设》2002,(1):10-12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十多年来,由于管理不善,工作失误和认识上的偏颇等诸多原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向账外,流向非国有经济实体,流入私人腰包,甚至流向境外。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进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破难阶段,触及最核心之处,即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如果不依法规范地进行,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发生严重的违法违纪职务犯罪问题,使改革付出高额的成本。为确保国企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推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建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促进国企改制规范运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监管,使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而不流失,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