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云 《党史博览》2021,(5):54-57
1950年10月8日,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毛泽东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志愿军出征朝鲜,10月25日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打打谈谈,历时2年.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字.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撤军,仍严阵以待.1954年4月,志愿军总部发出《关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的指示》.4月26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五国外长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当局以及参加朝鲜战争的15国代表与会.朝鲜代表提出《关于恢复朝鲜的国家统一和举行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其中提到“一切外国军队在六个月内撤出朝鲜”,周恩来发言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2.
河口村位于辽宁省宽甸县长甸镇境内的鸭绿江边,对岸是朝鲜的青城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河口村是志愿军赴朝参战的重要通道.这里曾有五座通往朝鲜的桥梁,保障人员及作战物资运往朝鲜.  相似文献   

3.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到8月初解放了朝鲜90%以上的领土.受美国扶植的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眼看摇摇欲坠,美国唯恐南朝鲜伪政权一旦垮台,会使整个亚洲引起连锁反应,惶恐不安.联合国安理会在1950年6月27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战争问题.这次会议极为重要,美国要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侵略而援助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使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干涉加上合法的外衣.当时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要在这次会议上行使否决权,美国的阴谋便不能得逞.但斯大林在此关键时刻犯了严重错误,他指示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缺席,放弃行使否决权,结果使美国的阴谋得逞,顺利通过了这项决议.由美国纠集十几个仆从国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向朝鲜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4.
楚楚 《党史文汇》2006,(7):19-23
未雨绸缪,周恩来主持组建东北边防军 1950年6月下旬,朝鲜内战爆发的第三天,美国侵略军开赴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运送作战部队登陆台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7月初,美国一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军为主、英法等 15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开进朝鲜,大有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从朝鲜半岛上抹去之势.  相似文献   

5.
杨名 《党史博采》2009,(4):10-12
朝鲜战争一直作为美苏全球冷战大背景中的一个局部的热战吸引着学者和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美国学者对此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最早的,其公布了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同时许多当年参与朝鲜战争的军人和政客也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9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宣布成功进行了核试爆。朝鲜越过了核门槛,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朝鲜核试爆对国际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并对国际防扩散机制形成严峻挑战。一、朝鲜核试爆的影响1.恶化朝鲜发展的国际环境。朝鲜核试爆后,世界罕见地出现了各国政府迅速且立场一致地对朝发表谴责声明的局面。美日进一步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连一向反对对朝制裁的韩国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中断了对朝鲜的赈灾物资水泥和大米的援助。显然,朝鲜在核问题上的一意孤行使自身陷于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核试爆急剧恶化了朝鲜生存和发展的国…  相似文献   

7.
担当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同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月,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到北京赴任.而中国驻朝大使人选仍然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8.
三八线战火骤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风云突变,三八线上炮声骤起,朝鲜内战爆发.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了汉城,南朝鲜军望风而逃,退向南部洛东江地域.  相似文献   

9.
近来,因朝鲜试射导弹,朝鲜半岛又处于十分紧张的局势.日、美、法、英于7月7日下午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正式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并要求尽快进行表决.该草案援引<联合国宪章>第7章,指责朝鲜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并为对朝制裁和动武埋下了伏笔.对伊拉克动武,就是以<联合国总章>第7章为依据的.制裁,动武,咄咄逼人,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完善的过程,也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朝鲜在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领导下,选择了主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客观地分析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我们探寻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十月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的影响下,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在海参崴和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一些朝鲜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从事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爱国主义分子初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5年4月,朝鲜共产党在汉城成立.次年,朝共加入共产国际.1927年,朝共在我国东北境内,成立了朝共满洲总局,作为领导满洲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机关,统一领导各地的革命斗争.在朝共满洲总局的组织和领导下,朝共不断向东满、南满、北满  相似文献   

12.
就在美国马不停蹄地调兵遣将,集重兵于海湾,对伊拉克开战大有一触即发之际,对于宣布重新启动核开发的朝鲜,美国却坚持和平解决问题的方针,不提动武.即使在朝鲜宣布驱逐驻朝鲜的国际原子能核查人员、向已经冻结的核设施装填燃料棒并表示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时,美国仍然一再声明美国无意对朝动武,要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朝鲜、伊拉克同样存在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同是美国称之为"邪恶轴心"国,为什么美国对伊是步步紧逼,大兵压境,必欲除之,而对朝却是步步退让,不提动武?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战争谈判过程中,中苏两国领导人通过电报、访问等形式积极进行互动,对谈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朝鲜停战谈判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城谈判阶段主要针对两个问题:撤军和军事分界线.板门店谈判第一阶段主要谈两个问题: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问题.板门店第二次谈判重启后,美苏两国的新领导人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战俘问题上中苏出现分歧,中国只能被迫接受苏联的方案,做出让步,签订了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14.
只要有机会去朝鲜的中国人,都会去瞻仰和凭吊朝鲜平壤市中心的"友谊塔".因为在这"友谊塔"下的石涵中珍藏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录,第一本第一页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鲜劳动党和政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李湘的英名列于烈士簿之首,他牺牲时才3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他却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朝鲜人民,不愧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决定出兵朝鲜.从1950年10月5日彭德怀临危受命到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只有短短的15天时间.这15天,彭德怀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于北京、沈阳、安东(丹东)之间穿梭,研究、布置、落实志愿军入朝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可以说,这是十万火急的15天,这是分秒必争的15天!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其先民在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以民族集体智慧创造了适合民族生活与发展的民居建筑形式,其不仅为朝鲜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休憩与生存空间,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朝鲜民族特有的美学观念和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国和朝鲜就朝鲜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在日内瓦恢复高级会谈。同时,韩国和朝鲜也宣布朝鲜南北首次首脑会晤将在平壤举行。这样,一度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又出现了转机。 在此之前,朝鲜同美国、国际原子能机构、韩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争执日趋加剧。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朝鲜阻止其检查团实地检查朝鲜的核设施为由,宣布中止该机构向朝鲜提供的一切援助,美国对朝鲜提出了经济、军事分阶段制裁的决议草案。决议案包括限制朝鲜的武器贸易。中止联合国对朝鲜的技术和文化援助,限制朝鲜的空中运输等。朝鲜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于6月13日宣布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斗生活整整7年时间的老兵。每当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的日日夜夜,我就会心潮澎湃,不能自己。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提交的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的议案,"联合国军"进入朝鲜,朝鲜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0月,美军仁川登陆后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中朝边界,叫嚣着要在感恩节以前饮马鸭绿江,企图一举占领朝鲜全境. 先期秘密入朝的我志愿军第39军奉命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决心在云山地区歼灭南朝鲜第1师的两个团.但此时却并未掌握美军骑1师的第8骑兵团将在10月31日到达云山地区和南朝鲜第1师进行换防的情报.39军于10月28日隐蔽进入云山地区,并相机攻占了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共有10国空军在半岛上空角逐,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希腊、澳大利亚、南非联邦、南朝鲜7国与中国、苏联、朝鲜3国.在战争期间,双方空军共有2000余架战机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生死搏斗. 在这场空中大战中,中、美、苏三国航空兵始终是战场的主角,把现代空战演绎得淋漓尽致,也产生了一批蓝天战场王牌飞行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