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2008年的到来,一年一度的新年送礼潮又如期而至,面对送礼难关,各种针对不同人群的礼品让选择更是难上加难。近日,国内首家"商城级"的专业礼品门户网站——淘礼网正式推出"新年购物卡",其让接受福利品的人自行在网上挑选的新模式,不仅方便、快捷、隐私,又能解决单位领导福利品的选择难题,大有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0,(18):25-25
<正>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送礼送什么?也许很多人会想到"月饼+高档烟酒",或者送一些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品之类的礼品,可是今年却出现一种新的健康礼品——健康体检卡。  相似文献   

3.
眼下有一句话很是时兴:“不受监督的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如果我们大家都认同或基本认同这句话,那么下面该问的就是:权力应该由谁来监督?以及它需要什么样的监督? 年关将近时,内地某县委、县政府为堵住送礼之风,出台了全新举措:在各局、委门前设岗,发现手持礼品而入者,即上前盘问。只要他不是该家属院的住户,便将礼品没收,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对送礼的单位或个  相似文献   

4.
人情大于天 清代,凡是未考中秀才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 雍正年间,有一位老童生颇有才华,但由于没有后台,加上性情耿直,不肯送礼给考官,因而连考十二次都落第。他仍不灰心,继续应考。考官看见他的名字很不高兴,随手将他的考卷丢在一边,还吟了半联来讽刺: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相似文献   

5.
现在一些公司、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类举办要大众参与的活动,大都会放出一个诱饵:凡怎样怎样就获赠“精美礼品一份”。 我生性乐观,凡事往好里想,对“精美礼品”往往就生出些美丽的遐想,结果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一次领“精美礼品”是几年前,那次参加某报举办的一个征文活动,侥幸得奖,兴冲冲去参加颁奖会,  相似文献   

6.
云弓 《法制博览》2010,(16):30-30
我有个无话不谈的挚友,挺性情的一个人,一年前,还不到40便提了正处,而且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部门。自打他履任后我们的交往就少多了,过去我们经常在节假日交流,可现在,越是节假日他越忙,逢年过节的,听说光应付送礼的就够他晕的了。  相似文献   

7.
送礼大军,一个难解的谜。芸芸众生中有的是它的兵。“志愿兵”也罢,“雇佣兵”也罢,“猪仔兵”也罢,目的各有不同,自觉或不自觉,个中酸甜苦辣难以言表。这支大军永远是那样浩浩荡荡,走到何时?只有天知道。送礼性本善、物小情义重“人情一日不在则饥”,西汉政论家晁错的这一著述恰到好处。广州人客气地称“礼”为“手信”,籍以传达对他人的尊敬、冀盼、恭祝等感情信息。今年3月,越华路小学退休职工陈秀伦从电视获知越华街为助残募捐。翌晨,她从老远的住处赶到该街捐款50元。至此,这位可敬的老人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已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1350元,为社会做善事。有人曾婉拒她的捐款,老人家生气了:这  相似文献   

8.
现在中国财政分配体制没有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分配模式,人为的因素较多,随意性较大,在这个只讲人情、不讲规则的国度里,情形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张凡 《法制博览》2011,(5):66-67
建国之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国为世界所瞩目,这一段时期中国广交朋友。做客送礼、招待朋友是其间最为频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14,(15):42-4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面对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许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内心开始纠结了。他们纠结在:这些节日来临前季不季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样的礼?如果不送,别的家长送了,老师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够.其至歧视自己的孩子?在你看来,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