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中,许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了孤儿.如何给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地震发生后不久,一位姓林的先生给本刊打来电话,咨询收养孤儿的程序.他是私营企业主,妻子是大学教师,经济状况很不错.夫妻二人都四十多岁了,有一个在国外上大学的女儿.他们希望收养一个"地震孤儿".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6)
在吉林省延吉市有一位普普通通的朝鲜族妇女,她用爱支撑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使先后留住在这个家的65个孩子重新获得了母爱,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位阿妈妮的名字叫申淑,今年50岁。说起收养孤儿的缘由还得从8年  相似文献   

3.
正只为了内心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向往,他从天府之国来到兵团,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用一颗真心传递着对兵团的挚爱之情,赢得了农二师干部职工的赞誉。他,就是农二师道德模范、二十二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九连职工赵常东。领导眼里的"好职工"1989年,年仅27岁、身材敦厚、粗门大嗓的赵常东告别家乡,携带妻儿来到了二十二团。1990年,连队有20亩"差地"无人承包,连队领导找到  相似文献   

4.
杨守东 《实践》2010,(8):36-36
与其说是命运造化,不如说是人为情分。5年前在赤峰市宁城县,有21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孤儿被一位好心人收养,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开始有了父亲般的依靠,有了和其他孩子一样温暖的"家",从此,孤儿不"孤"。收养他们的就是21个孩子共同的"爸爸"——温海全。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吉县水洞沟的垣顶上,有一座墓碑,上面赫然刻着:老红军胡天佑之墓。墓碑上面记载着胡天佑的生平事迹。有一处写到,胡天佑曾做过周恩来的马夫。1900年,明天佑出生于宁夏吴中堡。4岁时,父母先后亡故,他成了孤儿。邻居们可怜他,把他收养下来。年纪稍大一点后,他就去给地主家放马。后来到江西谋生。1931年,他在江西参加工农红军,被安排喂养军马。1934年,他调到中央警卫团,任务是给周恩来当勤务员兼马夫。胡天佑不爱多说话,但他做事很细心,对工作特别负责。周恩来的生活起居,他关心照顾得十分周到,每到一处,宁肯自己饿肚…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丽的花桥镇,多年来一直传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维吾尔族老汉收养了两个汉族女儿,他就是一师十一团的亚生·库尔班。20多年,春夏秋冬,严寒酪暑,亚生·库尔班和妻子用自己无私的大爱为这两个孤儿遮风避雨,用自己贫瘠的双手为这两个孩子撑起了充满希望的天空。亚生·库尔班家住在花桥镇大桥柏油路边用泥巴搭着的房子里。1991年的最后一天,大雪纷飞,亚生·库尔班在外面忙了一整天,在他回家经过十一团大桥的时候,他无意地在桥边  相似文献   

7.
也应在家庭留下美的形象李方才他系着围裙,在厨房做饭炒菜,干得样样顺手,他就是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孔繁森给老母亲梳头的照片,亲自给病在床上的妻子做饭,深夜为收养的藏族孤儿刷鞋、洗衣、改作业等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8.
余庆宣今年已经53岁,自1987年起先后任四师六十八团八连、二连、四连和九连支部书记、指导员.虽然20多年来一直工作生活在连队基层一线,工作单位调换了三四个,但是他始终以一颗赤子情怀,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言行无私关怀与帮助他人,处处践行着一个党的基层干部亲民爱民帮民的公仆责任.  相似文献   

9.
陈虹利,在四十九年前是被人遗弃的孤儿,养母陈淑婉将其收养。而陈淑婉在七十五年前也是被人遗弃的孤儿,是养母用五斗高梁米从别人手里把她换回来的。但就是这样一对不幸的母女却演绎了人间真情。2002年,陈虹利的家庭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家庭。两口高粱米饭救活小虹利 陈淑婉今年80岁,是陈  相似文献   

10.
<正>为吃口饱饭去参军1921年,我出生在河北宁晋县北河庄镇上一个村庄,一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三岁时母亲也因病永远离开了我,跟着爷爷两年后,爷爷也不在人世了,从此,我成了孤儿。为了生存,宗族决定让我寄人篱下,由家境稍微好点的一位伯父收养我,我家里的二亩地则被另一位叔叔耕种。叔叔家贫困潦倒,加上收成不  相似文献   

11.
在农八师一四三团,只要一提起张远厚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他就是8年前收养一双孤儿的团工会副主席、优秀共产党员、兵团模范“职工之友”。 他非常关心同事的学习,只要上级工会举办工会干部学习班,他都积极为大家争取名额。他还鼓励、支持年轻人参加岗位培训和学历培训。在他的影响下,同事们先后取得了大中专学  相似文献   

12.
他是妻子眼中坚强、善良的好丈夫;他是儿子眼中勤劳、朴实的好父亲;他是职工群众眼中那个用自己全部爱与责任支撑起整个家庭生活的好男人.他叫刘文旭,今年62岁,是五师八十六团九连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8年来,他无微不至地照顾重病卧床、半身不遂的妻子,诠释着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书写着人间的真爱. 2005年4月的一天,妻子吴金玉如往常一样在家中拖地,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晕倒在了地上,丈夫和儿子急忙把她扶起送去了五师医院,经过检查,吴金玉是由于高血压导致昏迷,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1,(5)
正案例小故事:赵先生与钱女士二人结婚多年,因为某些原因,始终未能生育子女。二人想通过收养孤儿的方式,以弥补子女缺失的遗憾。后他们了解到,福利院中有一名小男孩名叫小贝,今年3岁,属于弃婴,始终未能查到生父母。赵先生与钱女士在探望后想要收养小贝。他们该履行怎样的程序呢?  相似文献   

14.
在四师七十一团九连,有一户人家相亲、相敬、相爱、母贤子孝,友善邻里,他们勤劳、富有爱心的美德也造福着周围的职工群众。大家提起他们都没有一个不说"加合斯"的,他们就是九连职工韩建明、朱春兰夫妇家庭。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韩建明、朱春兰夫妇结婚  相似文献   

15.
今年31岁的江玉,曾是一名国家二级运动员,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疆师范大学攻读体育教育,在田径跳高项目上,他以191厘米的数字获得自治区第六名的好成绩.2007年,他放弃了在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担任体育教师的职业,回到了故乡六十一团农九连承包了40亩树上干杏,成了年收入20万元的果园种植能手. 带着一丝好奇,笔者来到了农九连,见到了江玉.面对采访,他平静地说:"我出生在团场,如今兵团发展得这么快,我们团特色林果业又有较强的天然地理优势,树上干杏这一代表性的作物,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就毅然选择了回团场创业."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新增的孤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究竟有多少孤儿有待收养?是否已被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将如何继续?初冬时节,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省民政厅、绵阳市民政局、安县民政局、安县茶坪乡等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安置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55岁的于必强,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九连的一名大田种植工,同时他还担负着连队7斗泵房的工作。于必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经人介绍,于必强和本连职工刘庆芬结婚了。在和刘庆芬结婚之前,他就了解到爱人的父亲去世得早,是这位坚强的母亲把他们5个孩子拉扯大,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初见李俊时,一脸憨厚的笑容会带给你踏实的感觉.今年49岁的他,自1990年携一家4口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九连后,便扎根在了这里.凭着他执着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他曾获得过自治区"劳动模范"、十师"优秀共产党员"、十师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级"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劳模新传     
2005年10月12日,兵团农业局受国家农业部委托,组织12名植棉专家,到农二师三十三团九连鉴定高产棉田,谭德周承包的334亩棉花平均单产籽棉540公斤,引起一片哗然。其中67亩棉花亩产籽棉630公斤,刷新去年团场创造的623公斤全国记录,成了团场爆炸性新闻。谭德周1984年到三十三团九连打工,1988年因为勤劳能干,在民工中第一个被团场吸收为正式职工。这年他带着8个职工,揽下了无人敢包的24—3条田210亩“亏损田”。苦干一年,当年扭亏为盈,全条田第一次拿上了奖金。其后4  相似文献   

20.
张奉连 《求贤》2011,(3):51-51
伊朗德黑兰郊区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正孤苦伶仃地行走着。他的家境不好.幼年丧母.父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到十来岁时,也因一场瘟疫永远地离开了他,他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