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李童童  刘志宏 《前进》2014,(10):48-49
<正>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看到他桌上放着一本《周恩来传》,就随手翻看起来。这一看竟然放不下来,朋友见我喜欢,就借我拿回去慢慢品读。周恩来之于中国人可谓家喻户晓,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他和蔼的笑容、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周总理"、"总理"。  相似文献   

2.
提起周恩来总理,谁都知道他是江苏淮安人。我们到绍兴周恩来祖居地参观时,省政协的陈秘书长自豪地告诉我们:1976年年初,浙江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得知周总理病重,几经周折到医院去看望,周总理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3.
地方很快又要开“两会”了,我在准备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私用公车需交费的书面建议时,通过调研和搜索相关资料而读到了一则关于周总理私用公车交费的轶事。说的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凡遇非公务用车即一直坚持给机关交费。他不仅在去公园、到理发店等纯粹的私事用车上坚持交费,而且有时把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访、去宾馆饭店看望外国朋友等这类应算是公事的用车,  相似文献   

4.
女孩问男孩:"你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少年想了想,用沉静的声音说:"半夜汽笛那个程度。"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一次,半夜突然醒来。"他开始讲述,"确切时间不清楚,大约两三点吧,也就那个时间。什么时候并不重要,总之是夜深时分,我完完全全孤单一人,身边谁也没有。好吗,请你想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叶挺在大革命失败后曾一度离党,直到抗战开始后,亲赴延安,表示接受党的领导,至1946年3月出狱后才重新入党。对叶挺离党的原因和经过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比如,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到了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还说他政治动摇。共产国际没有人理他,东方大学请他作报告,共产国际也不允许他去。这样,他就离开党跑到德国去了。这件事我们应该给叶挺申冤。"周恩来作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总理生命垂危之际, 有一天突然要人给他泡一杯瓜片茶。工作人员轻声地问总理又想什么了?总理断断续续地说:"我在想叶挺,他当军长时给了我一筒瓜片茶……"说着说着,泪眼模糊进入沉思中。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8.
一笑轩     
《小康》2006,(7):89-89
如此不满丘吉尔很不喜欢他当杂技演员的女婿。一天女婿问岳父大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佩服谁?出乎意料,丘吉尔说:“墨索里尼”。接着他又补充道:“他有勇气枪毙了自己的女婿!”爱面子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很爱面子,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要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我父亲不喜  相似文献   

9.
朋友说她的父亲很强势,就算是自己错了,也会找出充足的理由,证明错的是别人。比如出去散步,遇上他不喜欢的人,聊了一会儿,说“中午去我们家吃吧”,那人还真去了。结果,一番觥筹交错,那人醉倒在地,在朋友家折腾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第二天,父亲大发雷霆:“谁让你们让我出去散步的!”  相似文献   

10.
朱文杰 《乡音》2012,(4):50-50
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我认识了一位同城的朋友。他有一个习惯,每到周末,总是喜欢到山里去采风,且已经坚持了数年,这不禁让我惊讶。追问后,他说了句让我思考良久的话:"我们需要停一下。"原来,朋友幼年时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1.
顾育豹 《传承》2009,(13):30-30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总理十分注重作为国庆献礼的作品,他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缺少美感、轻松愉快影片的状况很不满意,他对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  相似文献   

12.
斤斤计较见精神□湖北杨祖凤周恩来总理生前很爱“斤斤计较”。他在就餐时“斤斤计较”。由于工作经常连轴转,他很难按时回家吃饭,往往是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简单用餐。这种工作餐,周恩来都如价付钱。他在用车上“斤斤计较”。他不仅去公园、到理发店坚持用车交费,而...  相似文献   

13.
邵道生 《传承》2008,(21):44-45
无论是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现实社会的耳濡目染来说,在我们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很喜欢内耗的,很喜欢"窝里斗"的。我多次去日本,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有许多中国学生,不止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学生勤奋、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非常出众,但是有一点不好,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团结,喜欢在我面前告状,说对方的坏话,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很少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4.
江琴  马建荣 《政协天地》2012,(Z1):62-64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他  相似文献   

15.
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记载: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会迁就别人而徇私枉法,宰相就会被罢免。而宰相罢免了,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  相似文献   

16.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17.
正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22)
1990年,徐匡迪陪着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访。在途中,朱镕基听完徐匡迪对经济的高论之后,建议他出任计委主任。徐匡迪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朱镕基哈哈大笑:"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当计委主任。"尔后,徐匡迪不仅当了计委主任,还当上了上海市长。  相似文献   

19.
韶山风物 意笃情深 1964年4月16日,周恩来陪刚果一位党的总书记来长沙拜访毛泽东。会见后,刚果贵宾要去韶山。周恩来说:“这么多年,我也没去过韶山了,我也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20.
汪金友 《前进》2014,(4):64-6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有一个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接着,他解释了自己拒鱼的理由。那些人为什么会给我送鱼?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手中的权力。如果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