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蒋皓 《法治与社会》2012,(12):32-33
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主要围绕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制;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完善简易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完善执行程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针对司法实践中新情况,本次民事诉讼法大修首次写入公益诉讼内容,被视为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在我国法律界和司法界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法。但与经济立法快速发展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经济法作为实体法,至今仍没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本文指出没有相应的程序法去充分的体现实体法的精神,那么这一实体法律法规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实施,不利于我国法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立法的滞后,司法资源很难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能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审判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海事法院要充分发挥海事法院跨行政区域设置的优势,充分利用专业特长,积极支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加强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海事司法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律内涵,分析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实践依据和制度价值,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2,(10):4-4
公益诉讼入法,不仅有助于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遏制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相关违法侵权行为,而且有助于在消费者维权、反垄断、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众多公共领域形成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可喜局面,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培育、建构和养成。为了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培育公民社会,应开放和鼓励公民参与公益诉讼。对于有关方面担心公民可能滥用、误用公益诉讼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置前置程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是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法治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急需建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需在诉讼范围、诉讼主体资格、诉讼前置程序、举证责任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经济时代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应运而生。由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立法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法律对一些违背公共利益的行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就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进而就其构建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公益性与私益性辨证统一的特征,以及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具体表现,使得知识产权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有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又面临着传统诉讼的制度障碍.因此,需要审视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保障人权,而公益诉讼制度则为社会公益保护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途径。时下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景象,利益标准复杂化,权利意识日渐增强,公益诉讼呼啸而出。这种诉讼某种意义上是对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诉讼的超越和挑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友华 《知识产权》2007,17(2):17-23
以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五教授为提起人提出的“DVD”专利权无效公益诉讼,表明在我国知识产权被滥用、公共利益受侵害并非特例,亟需规制。而目前我国现有诉讼程序无法保证有效地予以救济。知识产权中存在具体而现实的公共利益,当其受到侵害时利用传统三大诉讼程序进行救济存在障碍,借助公益诉讼机制进行保护无疑是可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民事公益诉讼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玉超 《法学》2007,(6):99-106
公益诉讼是一种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然而,在我国至今尚且没有公益诉讼的立法。随着社会各方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建立通过诉讼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诉讼制度与模式,通过分析与比较这些制度的共性与差异、优点与不足,对于建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2,(4):12-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公众利益的"公益"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如何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公众利益?这样的追问开始浮出水面。公益诉讼呼唤立法支持一些地方已先行试水近年来,由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侵害公共利益事件时有发生,立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也此起彼伏。然而,根据我国现有民诉法的规定,只有"利害关系人"才可以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面对那些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并不是人人都是直接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污染等事件,人们盼望公益诉讼能给出救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侵犯环境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途径,备受专家学者评议。撰写的多数文章都着墨于原告资格的确定和制度构建等方面,鲜有明析其内涵、特征以及功能追求等问题。本文认为,谈及制度构建必须以明确的概念认知为基础。本文旨在探求环境公益诉讼的初始问题,以为后续研究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欢 《法制与社会》2012,(1):126-127
检察机关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是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机制,以诉讼程序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法学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全国检察机关不断探索的重要工作模式。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意义重大,对拓宽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涵盖面、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借检察制度改革之际,认真反思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实践问题,构建合理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磊 《行政与法》2008,(3):75-77
行政公益诉讼是纳税人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其不要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因而同传统的诉讼相冲突。尽管如此,公益诉讼在维护纳税人利益、控制行政权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参考国外立法例,我国应打破对原告适格范围的限制,引入行政公益诉讼。为防止滥诉,法律既要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又要对其受案范围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赵伟佳 《法制与社会》2012,(28):120-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与人民生活日益密切相关.但许多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如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由于体制、机制、法律不完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在国有资产受损后没有主张权利,得不到法律救济、保护.因此,推行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以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形式或以原告身份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代表国家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者进行法律监督,督促其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比较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实践中一些明显带有公益诉讼的典型行政案件的发射国内,行政公益诉讼问题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普通法律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以宪法的规定为基础,受其价值的制约,不能任意扩大公共利益的范围.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宪法"公共利益"为依据,完善当事人适格理论,构建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和特殊组织公益诉权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任何点滴进步都应该受到肯定,从立法层面承认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无疑能够推动公益诉讼开启破冰之旅。从法律层面确立公益诉讼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培育普通公众的公民意识。相较于以调整个人之间利害冲突为主的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具有纠纷解决、公共利益维护、不当行为纠正等功能,还具有形成社会公共政策、创设或扩展权利、制约公权等特殊功能。可以说,通过民诉法“变法”,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法制与社会》2010,(30):29-3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经济纠纷,而现有的三大诉讼制度难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公益类的案件,所以应对传统的诉讼理念和制度进行及时更新,构建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鉴于经济公益诉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本文从拓宽原告资格、完善法律责任体系、设立经济审判庭以及建立经济诉讼程序的规则等方面来讨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