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效益低下,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面对农村生产经营的困境,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任村于2008年成立了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自愿把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对任村土地进行流转,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任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进一步搞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合作社村两委的关系,完善和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作社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合作社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保险,为流转出土地的村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有效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信托的本质是在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重要的制度创新.土地流转信托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权能有效实现,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开创了信托业与“三农”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3.
袁卫 《今日浙江》2014,(22):24-25
正11月17日,海盐县百步镇得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百步镇得胜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定量不定位"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和《关于实行"定量不定位"农村土地承包方案决议》。土地承包"定量不定位"是浙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一项探索,通过积极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委托流转等形式推进土地整组、整村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效率。2014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股份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回顾与瞻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和研究现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的发展 ,对农村土地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纲要形式回顾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并探讨了它的前景 ,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一、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是当时的一部基本法律 ,规定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土地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收了地主及富农多余的土地 ,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并颁发了土地证。除确…  相似文献   

5.
<正> 建立健全规范化、法律化的土地管理制度,才能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一、土地制度的变革及其表层问题解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一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二年,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个体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当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二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二年,经过农业合作化的人民公社化的  相似文献   

6.
《桂海论丛》2021,37(3)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广西解放之初,农村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均衡,广大农民人多地少、生活极度困苦。中国共产党抓住贫困农民最根本、最迫切的利益诉求,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西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在汉、壮聚居地区和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按批分期进行土地改革。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胜利结束。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源,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时至今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正彪  文峰 《思想战线》2008,34(2):51-53
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已不适应市场化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沿着家庭土地承包制的演变方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农村土地制度经验,赋予农地法人产权,是稳定农民生产预期、提高投资土地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长健  徐丽峰 《桂海论丛》2010,25(2):106-11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绝大部分农民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严重影响着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担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角度来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 ,绝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家庭承包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土地经济利益诱导性配置为核心内容的帕累托改进 ,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的“非帕累托改进”因素。农村制度变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农民的意识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相吻合 ,必须尊重农民意愿 ,坚持渐进式变革模式。农村土地的权利结构本身也必须与农村社会传统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不利于农民利益的保护及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外来资金的注入等,已经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应当实行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充分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促进形成规模化经营。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配套的制度安排:在法律上明确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自主支配;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人口统一管理;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实施农业领域的经营准入制度,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使土地使用权以“资本”形态运作。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12):87-87
黄花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自成 《湖湘论坛》2004,17(5):80-82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产权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 ,土地产权的归属既决定于历史进程和社会制度 ,又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当前 ,“三农”问题突出 ,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 ,归根到底是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严重不相适应。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紧扣明晰土地产权这根主线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其它配套改革 ,从制度设计上入手 ,重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质是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定程度的分离 ,在不改变土地所…  相似文献   

13.
<正>建国前后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建国前后,即从1947年到195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实现了祖祖辈辈所盼望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得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解放初期能够迅速战  相似文献   

14.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11):37-39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拥有近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注定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关切的焦点。 从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78年12月,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包干协议为标志,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每一次与土地有关的变革和重大事件,都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无比热情,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有1 5亿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已达82 0 0多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就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还会加大。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环境正稳步推进、势不可挡。  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办法,最大程度地“解放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9,(10):29-31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使农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使这一制度稳定下来,使农民对土地承包政策多变的疑虑被打消,因此,许多媒体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比喻为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7.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国有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传统意识形态和国家强制力相结合的产物土地改革后,我国建立起人人均有的土地私有制,满足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要求。随即从1950-1958年开展了集体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先是采取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的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发展到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人民公社。农村土地从私人占有、集体经济组织占有发展到社区集体占有;土地经营…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给农业和农民阶级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