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农村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乡镇文化站却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乡镇文化站土壤"板结",肌体"贫血","名存实亡"现象比较突出,其生存窘境日益凸现,甚至有的成为空壳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构建和谐文化,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群众文化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农村社会"四位一体",然而,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滞后,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本文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从领导重视、完善体制、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岚璐 《理论建设》2011,(3):110-11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部2009年颁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指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乡镇文化站是我嘲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全艮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各地乡镇群众进行各种义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乡镇文化站在数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作的基本力量,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霞要作用。当前,乡镇文化站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乡镇文化事业努力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5.
唐剑锋 《实践》2009,(8):55-55
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活跃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似并不难,但要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彭益民 《求实》2013,(2):93-96
群众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增进村民沟通,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文明乡风,完善社会治理手段。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以及这种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逐渐趋向多元。许多农家书屋以其藏书科普性和实用性强,“农味”独特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文化活动途径,打造独具瓮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我县自去年以来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了"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艺下乡活动。目前,我县城乡文化活动形成"遍地开花、村村活跃"的景象。全县各乡镇、村积极参与了巡演活动。从参与的人群来看,既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在校学生;既有机关干部,又有边远村寨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互助县丹麻镇文化站站长安生海.在参加工作的20年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都献给全乡(镇)的文化事业.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镇文化体育工作呈现出逐步提高、全面繁荣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我省各地陆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欢乐祥和的年味。广安市文化、科技、医疗及司法部门的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欢乐和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此,必须加大文化设施配备,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强化文化设施的管理与利用,切实提高利用效率,规范新兴文化娱乐方式,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迫切。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马凤钰 《实践》2008,(3):50-51
基层文化站是党和政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长期以来,它被广大群众看成知识的大课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栖居园、孕育和催发文化创新的发祥地以及调适社会关系的文化港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站,对于构建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农村牧区群众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底,江苏省泰兴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市,该市曲霞镇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样板,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创新之路。一、基本做法1.思路决定出路——实行管办分离。和许多农村文化站一样,三年前的曲霞镇文化站也是“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尴尬局面,文化站从站长开始,经常为了生活费而四处“化缘”,找镇政府,找上级主管部门。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镇党委、政府开始思考文化站的出路,思考乡镇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课题。通过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文化事业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空间广阔,但是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六进村”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激起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活动中从“配角”转变为“主角”。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14,(22):106-106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如今的嘉鱼,文化惠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从不缺乏光鲜。恰如春风吹满地,宛若细雨润禾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已在南嘉大地悄然兴起。大格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双提升嘉鱼县率先对县图书馆、文化馆、各镇文化站进行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整合效能,参观人数逐年增加达4万余人次,是升级之前的4倍。  相似文献   

18.
王庆嘉 《唯实》2014,(9):68-70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清徐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文化市场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形式偏少,等等。为此,清徐县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丰富农村文化市场;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充分发挥清徐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成都市在创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域覆盖;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向前发展;"由点到面",系统化运作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活动联动发展。成都市群众文化活动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正视群众文化需求,与时俱进,提供群众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