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①,但是,历史上的中国也是在不断继承前代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秦汉时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的发端阶段,或初期阶段;(2)隋、唐、宋、辽、金、西夏等为发展阶段,或不断扩大的阶段;(3)元,明、清为确立阶段,或是最后完成阶段。此三个阶段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渐进性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研究滥觞于商周时期,从司马迁开创中国民族史的系统研究,到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背景下的中国民族史研究,都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历史相生相伴,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祖国是由劳动生息在中国历史疆域之内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元一体”共同演绎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包括藏族在内的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统一多民族是国家宪法的庄严宣告,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心特征,既散发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又运行民族特色思维,还维护多民族共生存、共发展的良性状态;既夯实多民族共同体的统一性基础,又主动追求多民族的国家整体目标。统一多民族具有中国特征,重点集中于民族特征和国家特征,规则特征属于行为路径,哲学特征属于价值内涵,法治特征融合依法治国理念,道德特征追求高端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秦、汉王朝利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步在西南地区进行经营与开发,统一了西南民族地区,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终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今铭 《今日民族》2016,(6):52-53
正在5月18日举行的"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第97讲中,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主任朱维群作了题为"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坚持与创新"的讲演,现就民族工作摘要介绍如下。"崖山之后无中国"违背历史事实朱维群主任首先介绍了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特征。跟西方历史对照,中国民族的历史有它的特殊性。这特殊性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朱维群主任对网络上流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中国就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传统体育。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具有高度的技巧,而且常常伴以歌舞、音乐,把竞技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既是文化娱乐活动,又有益于增强体质,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和边疆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国家发展形成困扰。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众多民族群体建立和组成的,并因此而形成和存在复杂的族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在此背景下,国内  相似文献   

10.
《安南志略》是元代安南人黎崱写的一本越南历史著作,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还可以看到,黎崱力图要摆脱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的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1.
刘超 《思想战线》2022,48(4):48
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范式曾备受推崇。清末时期,革命派曾主张要将现代中国建设成为种族与文化上均质的民族国家,但为了不至于中国分崩离析,最后向支持五族君宪的立宪派妥协,从而使更具包容性的五族共和成为民国初年的国家建设方案。然而国民党并不真正接受包容性的国家建设,而是倡导建设种族与文化单一的民族国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更是试图进行国民整合,将多民族人口整合为高度同质的人口。中国共产党则认识到建设容纳多民族共存的统一国家不仅完全可以实现,且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国家建设方案上拥抱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团结国内各个民族,增进各民族对新中国的共同认同,中国共产党强调国家的人民属性,建构了一套超越民族同时又联结各民族的“人民”话语,同时在政策层面尊重并保护各族人民的民族地位和政治权利,从而成功进行了建设人民国家的实践,实现了对民族国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汉书》继承并发展了《史记》对统一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的记述,把所有边疆民族都作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成员,这样的边疆民族历史观,对于统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整个汉王朝时期,国家战略的重点在调整与北方匈奴的关系,所以班固在《汉书·匈奴传·赞》中具体表达了处理汉匈民族关系的基本观点,即处理汉匈民族关系的策略应该是,在和亲的同时,也要进行积极的军事防御与进攻。班固还认为,汉匈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汉初汉王朝处于劣势,汉宣帝以后匈奴处于劣势,所以汉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策略是“贵于未战”。  相似文献   

13.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14.
段红云 《思想战线》2011,37(2):139-140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衰,群雄并起,出现了宗法社会向地缘社会,宗法大家族向编户齐民,分封制度向君主集权制过渡的社会转型,统一已成人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时剩下了7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完成了中国局部地区的统一,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马瑞 《桂海论丛》2008,24(6):24-27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逐步实现民族问题指导思想的拔乱反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进行理论创新,正确落实民族政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形式的价值和意义1.统一考试有利于贯彻和体现国家意志。统一考试并不是游离于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教育传统之外的一种考试手段,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明的确立和发展,用历史的眼光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统一考试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有着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向国民喜传统一的世并观、价值观、人生观,树1共同的理想和德意,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大学入学实面统一章试有利于贸彻和体现国家意志。2.统一警试有利于协调租平衡中国地区间的矛盾和利益。兰副,不园地区,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08,(6):42-42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呢?党史专家龚育之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纲领。这部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相似文献   

18.
建国50年来,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应看到,作为多民族的边疆大省,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我们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还有很多没有脱贫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传统习俗的束缚下,至今未能摆脱尘封在头脑中的思想桎梏。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反映了白族、哈尼族、傈僳族和藏族同胞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摆脱传统习俗的影响,解放思想,挑战自我,走上幸福安康之路的事实。通过这组稿件,我们能够看到少数民族同胞迈向现代化的扎实脚印,能够听到他们憧憬美好未来,建设美好家园的铿锵战鼓。 为迎接澳门回归,鹤庆新华村的白族手工艺匠人母炳林(左一)和他的伙伴正在赶制纯银礼物“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献给澳门回归。这件极具收藏价值的兵器是母师傅用5000克白银,花了一个多月才精雕出的。→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各民族成员对统一民族国家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矛盾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论基础;促进各民族间经济的共同发展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稳定有序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深入持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田记在我们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对各民族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寻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