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物寻踪     
△王明星烈士,曾住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参谋长;一九四一年在苏(州)常(熟)太(仓)地区,牺牲于反对日伪军“清乡”的战斗中。根据老同志回忆,王明星烈士原属闽东红军游击队,后改编加入新四军。现特征询烈士籍贯及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2.
革命者总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在彭雪枫与林领的密月中,盘踞在苏北的苏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奉蒋介石之令,与津浦路西汤恩伯、李仙洲部以及桂军李晶仙、李本一等部密切配合,企图从东西两路对我新四军二师、四师实行夹击。韩德勤先派他的保安六旅旅长兼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率部控制运河两岸,在穿城、王集、陈道口一线构筑碉堡,切断新四军二师、三师与四师的联系,准备大举进攻。这时,新四军军长陈毅电令彭雪枫师长率领两个团挺进陈道口,协助他指挥四师、三师、二师各一部攻打王光夏。彭雪枫接到电令,立即跨上他的“…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前,顾祝同为剿灭“江南新四军”煞费苦心,积极部署。(一)在皖南部署嫡系52师、东北军108师、川军144师和145师,“限制”与“防范”新四军行动。1940年10月,何白“皓电”发出后又从江浙调集79师、40师、146师分兵把守皖南太平、旌德、三溪、休宁、屯溪等地,使皖南国民党兵力达7个师8万余众.几近皖南新四军兵力10倍,形成包围态势。(二)顾派遣战区上校高参、军统特务陈渍如到新  相似文献   

4.
<正>黄克诚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诸多功绩在《黄克诚传》、《黄克诚大将》、《黄克诚自述》等中都有详细记载。但其在齐齐哈尔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建立和巩固西满根据地的情况,大多只是一笔带过。笔者经查阅大量档案和军事史志资料,力图还原黄克诚指挥西满剿匪这段历史。黄司令进军齐齐哈尔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于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建议:"既能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8)
正1945年10月,吴信泉率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开赴东北,开辟西满根据地。他足智多谋,敢打敢拼,灵活运用进攻与防御,狠狠打击敌人,在历时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跨越"死亡之旅"1946年9月,新四军第三师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独立旅改编为第六师。改编后,六师的领导干部没有变动,还是吴信泉、冯志湘和石瑛。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十四面战旗百战百胜第三营授旗时间:1942年11月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第三营批准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获得“百战百胜第三营”和之前提到过的“百战百胜”(见本刊2024年第一期)荣誉战旗的所属部队都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都是在1942年秋冬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反“扫荡”斗争中,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年。当年亲身经历过的许多往事,令我难忘。尤其使我高兴的是一张照片,这是1939年香河正男、滨中政志与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敌工部长林植夫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上的香河正男、滨中政志是我在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一起工作、并肩战斗的三位日本反战同盟成员中的二人(另一位是冈本一夫)。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春,滨中政志、香河正男、冈本一夫随新四军二支队敌工科长谢镇军,从茅山地区来到苏南“江抗”工  相似文献   

8.
李子芳同志是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皖南事变”前十来天,他患盲肠炎住院开刀,事变中因体力衰弱,冲不出反动派的包围圈而被俘。六、七月间,徐锦树(新四军三支队老五团团长)、廖振文(团司令部人事科科长)、胡崇德(五团指导员),王传馥(五团宣传股长)、徐师梁(军治部政《抗敌报》记者)、路垣(新二支队宣传干事)和我七人,从七峰岩监狱转囚  相似文献   

9.
<正>“群众说我们真不错”洪学智对新四军第三师这支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三师在苏北时期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更是印象深刻。后来,他在多个场合经常提起。三师师部先后在盐阜区阜宁县的郭树张庄、板胡孙西舍、益林桑树街、南窑和羊寨孙河庄等地驻扎过,师领导每到一地,都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二年五月间,谭震林师长带领我们一行十多人,横渡长江到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去。那里,是新四军二师师部所在地,华中局和军部也准备转移到那里去。谭师长是到军部去任新职的(听说本已任命他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到淮南后又改任二师政治  相似文献   

11.
钟伟是解放军中一位极富个性的将领。被称为中国的“巴顿将军”。1945年11月.时任新四军三师第十旅旅长的钟伟挥师。随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挺进东北。1947年2月.新四军三师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第十旅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五师.钟伟任师长。  相似文献   

12.
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何凌登,是抗美援朝的第一位烈士。他1917年出生于福州,在湖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时,由徐特立介绍奔赴延安,经“抗大”学习后派往新四军三师工作,1950年10月23日凌晨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建国后曾担任第一届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诞辰100周年。5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巢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在无为召开了“曾希圣与七师暨皖江抗日根据地研讨会”。省、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表丁继哲、沈培新、徐则浩、陆德生、吕保成,北京、广东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表胡溪涛、彭卉、赖竹岩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信琼、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及巢湖各县(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60多人参加了会议。巢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征到会并致欢迎词,市委书记周光全看望了与会代表。研讨会上,新四军老战士代表纷纷发言…  相似文献   

14.
1938年2月25日,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300多人,由团长饶守坤率领,挥戈北上,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我是闽东北特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正带领一连的红军游击队在闽东北一带活动。战争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消息,我们不知道。当我接到通知后,即率队日夜兼程赶回崇安的长涧源,见到了曾镜冰。他说:“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已经开赴前线了,你们没有赶上。”于是我们奉命在长涧源休整,将五  相似文献   

15.
1944年初夏,发生在如中耙齿凌地区的遭遇战,是当年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在反“清乡”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意外遇日伪1944年5月,在苏中四分区,我新四军一师三旅主力和地方武装、民兵,紧密配合,对日伪发起了强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17.
李治平 《学习月刊》2013,(23):53-53
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古代传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被称之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近五千年.  相似文献   

18.
6月14~18日,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召开了《华侨与新四军》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1938年回国参加新四军的“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的成员:余志坚(全国侨联常委、云南华侨历史学会会长)、王天华(辽宁省侨联顾问、营口市侨  相似文献   

19.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然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四师陷入敌顽夹击的不利境地。华中局为重点保障苏北地区安全,逐渐倾向于保存四师实力;中共中央则基于皖南事变后国共谈判及全国战略配合的考量,对四师坚持津浦路西仍抱有期待。此后日军动向变化改变了国共在涡河以南的兵力布置重心,四师主力被分割在涡河南岸地区,难以展开。加之豫皖苏边区群众基础有限、军队建制尚待完善,四师难以获得充分的补给和支持,最终作出由路西战略转移的决策。四师的暂时转移,是根据各方实力变动和地方情形作出的务实选择,为日后新四军“重返路西”蓄积了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一师三旅,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大江南北、苏浙皖边的一支克敌劲旅。(一)三旅是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为基础,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其早期历史可追溯到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