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腐败政策》①一书,由俄罗斯著名学者T.A.萨塔罗夫主编,我院学者郭家申译。全书共七章,三十二万余字。作者围绕腐败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多维角度进行实证剖析和理论总结,用量化的方法提出了腐败的国际指数,从政治经济学制度设计的角度并运用微观经济学模型剖析了腐败的成因和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腐败犯罪,是一个历史性、全球性、现实性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跨国境、国际化腐败犯罪的增长趋势,国际组织包括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金融、贸易组织从维护自身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困扰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俄罗斯政府几代领导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后,与普京总理共同制定了"反腐败国家战略",出台了《反腐败法》等一系列反腐败法律法规,建立了专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和官员财产申报及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反腐败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我们国家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委内瑞拉的腐败问题在拉美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查韦斯执政后加大反腐败力度,出台了系统的反腐败措施,注重减少体制性腐败,重视反腐败机制的构建,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注意借鉴其他国家的反腐败经验,主动参与美洲国家组织及联合国等机构所开展的反腐败国际合作。委内瑞拉虽然已逐渐形成反腐败的社会氛围,政府主导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并未根除,监督机制依然脆弱,腐败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新的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腐败文化根深蒂固,反腐任务依然异常艰巨。  相似文献   

5.
由于体制的原因,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俄罗斯民众深恶痛绝。国际权威反腐机构透明国际称,俄罗斯每年腐败涉案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腐败程度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46位,与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并列。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腐败是国家发展的最大威胁,甚至比经济危机还可怕"。总理梅德韦杰夫痛斥"腐败官员掌控着俄罗斯",在俄"拥有真正权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因此俄罗斯历届政府都将反腐败作为国家治理的优先任务.俄罗斯以宪法、专门法以及其他配套法律,明确了在国家机关反腐的基本原则与方针,确立并完善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确定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俄罗斯已逐步构建了体制内的法律建设、体制外的监督、国际反腐合作的反腐体系.但俄罗斯反腐策略受历史、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效果依然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新一届政府反腐败措施及其预期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转轨以来,腐败一直困扰着俄罗斯,梅德韦杰夫政府2008年5月上任后,大力推行反腐败措施,相继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计划>和<国家反腐败法>,新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反腐败的法律基础和预防机制,赢得了俄罗斯舆论界的广泛称赞.但是对于此轮"反腐风暴"能否取得预期前景,饿罗斯各界普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东南亚风起云涌——新加坡:治住腐败 赢得清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早前,总部位于柏林的"国际透明度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对90个国家在1998~2000年度的腐败情况进行调查和排序.新加坡以其廉洁度排名世界第7位的骄人成绩,成为惟一排在世界前10名之内的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9.
智利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制度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是拉美地区具有独特清廉传统的国家,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皮诺切特执政以来,智利逐渐遭到腐败的侵蚀,并埋下了腐败的祸根。如今智利政府在民意和紧迫现实的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措施,以应对日益猖獗的腐败问题。智利政府治理腐败的六大制度成果和反腐败措施已初显成效,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依靠制度革新反腐败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智利政府治理腐败给予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积极创立“国家廉政体系”以求善治、增加透明度和理清权钱关系是反腐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反腐败国家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俄罗斯反腐败的基本特点是普京执政团队将反腐败定位为一项国家计划,这表明反腐败的政治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否可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更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否顺利进行.反腐败问题既然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中的系统性政治难题,因而也就涉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反腐现状具有直接影响.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反腐败问题高度关联.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斗争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性腐败、腐败的跨国化趋势和选举腐败突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地区腐败问题的新特点。严重的腐败问题对政府治理和民主制度造成极大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各国政府一方面加大了惩处腐败的力度,另一方面将反腐败重点转向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试图通过建构本国的廉政体系,将预防、监督和惩处结合起来,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然而,在继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方面,拉美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腐败问题非常严重的拉美地区,治理腐败将需要一两代人的持续奋斗。  相似文献   

12.
拉美国家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特色郝名玮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反映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及各个层面上,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政治制度中。腐败破坏人们正常的社会关系、经济秩序和政治关系,危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权益,有悖于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所谓腐败,我们通常是指以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或代理者分为个体的和集体的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中的“私”扩展到小集团、小团体,那么我们可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不同,将腐败区分为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两种。根据如此界定,笔者将集体腐败定义为拥有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蔓延和加剧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完成了以经济起飞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但腐败之风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愈演愈烈。尽管腐败现象的加剧与现代化进程有着直接关联,但它对于韩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腐败问题已成为韩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经济发展与腐败蔓延的齐头并进是韩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现代化的润滑剂,恰恰相反,正是历届政府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才保证了韩国现代化的成功。现代化进程中韩国在反腐败方面所留下的经验教训,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改革以来,印度尼西亚各届政府都把反腐败工作当作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印度尼西亚在反腐败工作中采取制度反腐,社会反腐以及廉政教育等手段来治理腐败。虽然印度尼西亚的腐败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本文重点分析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设计加之金融危机以及印度尼西亚内部社会不稳定,都对该国的反腐败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认为由于腐败根基较深,印度尼西亚的反腐败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洗钱”一词一直与黑社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近年来,在我国一种新的洗钱活动日益频繁,即公职人员的“洗钱”,这是洗钱的一个新特点,更是腐败的一个新特点。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黄苇町称其为“有中国特色”的洗黑钱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际经贸领域的反腐败斗争梅新育国际经贸领域的腐败及其恶果为获得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合同或进出口贸易所需许可证,一国公民或企业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的跨国贿赂行为早已有之,于今尤烈。法制不完善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号称法制完备的工业化国家均难免腐败之风侵袭,仅德...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腐败严重,危害尤烈,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廉政体系建设.媒体是反腐败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发挥着直接反腐与间接防腐的双重作用,是应对腐败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拉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媒体的反腐作用受到诸多限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9.
拉美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措施焦震衡近年来,随着巴西前总统科洛尔和委内瑞拉前总统佩雷斯贪污案的曝光,人们对拉美国家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腐败是拉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拦路虎,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腐败每年给拉美地区造成高达21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球角度对腐败问题作了比较分析和思考。对腐败的界定,以权力、流通、社会、结构四要素相结合为标准,提出了权力腐败、通货腐败、关系腐败、结构腐败四形态说。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腐败的严重爆发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高发期通常发生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激烈的阶段。国外实施深度反腐的政治实验,基本措施包括惩治贪污贿赂和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两大类。借鉴外国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五个建议性的反腐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