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对新疆工作进行战略审视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疆形势的重大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支持新疆工作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其逻辑起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基本内容包括:"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等。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突出表现在: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主题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以改革开放40年来治疆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指导新疆治理的实践并发挥其哲学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释放的强大动能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以党的边疆治理思想为指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践为参照进行研究,发现边疆治理中存在: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待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不足,生态文化认同意识亟待增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路,建议加强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12个自治县以“五个聚焦”,即聚焦政治引领、经济赋能、文化浸润、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实践,彰显了广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和特点。区外的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四川、云南等地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抓发展、抓宣教、抓“三交”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其经验值得广西借鉴。对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署要求,广西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发展基础偏弱、宣教实效偏弱、“三交”力度偏弱等短板,应着力念好“改”“育”“文”三字经,以“改”破难,以“育”释惑,以“文”润心,系统推动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存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等突出问题。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社会科学化管理模式,也是贯彻党中央稳疆治疆战略的重大部署之一。为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在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稳疆治疆中的职能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意义。应建立健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机制,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应用模式,为扎实稳步推进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向互促共进的内在逻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沃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孕育了具有岭南西部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交融文化、“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文化和“多元共生”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构成了涵养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广西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充分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9.
以祠堂为主要载体的宗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顺侨乡著名的八大宗祠一直传承了尊祖敬宗、凝聚宗族,训育子孙、教化道德,励学向上、倡导公益等功能。加强对侨乡和顺宗祠文化中优秀传统因素的现代阐释,建构适应新时期的宗祠文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文化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地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其内涵包含了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本文尝试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角度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价值,从宪法的内容和精神角度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宪法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以此呈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嬗变,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党治疆方略的升华。当前,新疆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反恐维稳面临严峻形势,新疆社会治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注重依法治理,提高群防群治预警能力,创新应急处突机制;以信息化为引领,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创新干部任用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嬗变,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党治疆方略的升华。当前,新疆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反恐维稳面临严峻形势,新疆社会治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注重依法治理,提高群防群治预警能力,创新应急处突机制;以信息化为引领,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创新干部任用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和魂魄,历经时代变迁而赓续传承、绵延至今,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基于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挖掘、梳理、传承、创新黄河流域文化,构建黄河流域文化话语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社区是各族群众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增进城乡各族群众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利益基础;深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和历史渊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和矛盾分析方法,从全局高度作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安排,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遵循。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依托于云南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得文化得以不断发挥工具性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文化治理机制,实现各民族之间"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平衡。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具体实践为例,分析民族文化如何发挥软实力作用,成为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呈现样本,以期为整个云南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安定繁荣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列为未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在中华民族应对疫情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成为战胜疫情、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一种动机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任内涵包括培育民族信任关系、传递民族信任情感和建构民族信任文化;其信任价值表现为建构中华民族身份、增进民族成熟度、变革民族治理结构和提升民族生活质量;其信任策略包括表达尊重行为、关心共同利益、赋予责任态度和对话化解分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形塑的信任文化指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礼治"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治而治"与"为仁由己"的文化传统及其重要表现形式——古代村规民约,作为"礼治"文化系统的重要元素,对维护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治理背景下,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村规民约中所蕴含的"礼治"文化内涵,在中国公安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彰显"民生"为本的公安治理理念,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安治理体系,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