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六盘水都是靠矿产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六盘水把发展目光从地下矿产转向地上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找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贵州六盘水,浓郁的清凉气息沁人心脾,让四川游客饶家熙连声感叹:"这气候太爽了!"中国凉都六盘水,为世人所知的是夏天平均19.7℃的气温。宜人的气候只是六盘水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之一,近两年,六盘水将山地旅游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来自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的统计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 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 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  相似文献   

3.
<正>拥有得天独厚"凉"资源的六盘水,顺势而为培育健康产业,与时俱进打造山地旅游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凉"的价值重塑。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享受"19℃的夏天"8月3日,时值三伏天气,中央气象台当日天气预报显示,重庆、西安、北京最高气温达40℃。  相似文献   

4.
正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3):2+65
<正>近期,乌兰察布市上下形成合力,全面推动"中国自驾旅游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乌兰察布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市公路密度、绝对里程、气候指标、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优势指标及"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全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神舟家园"等众多文化旅游品牌都对创建工作形  相似文献   

6.
张玲玉  尹辉 《当代贵州》2010,(14):52-53
<正>7年来,在六盘水,每年一次的"消夏文化节"可谓隆重。这是一座城市从"煤都"到"凉都"转型自我超越的新符号,也是六盘水找寻城市未来的新坐标。在中国,在夏日,可以消夏避暑的城市有很多,其中,"凉都"六盘水可谓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一、六盘水市滑雪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享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低纬度高海拔的亚高原特性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赋予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冬季冰雪可保持2个月左右,适宜开展滑雪体验运动。六盘水市滑雪产业随着六盘水市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打造冬季滑雪、夏季避暑之都,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城市旅游品牌发展而来,从而使主打夏  相似文献   

8.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6):46-47
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六盘水展示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径:打造中国避暑休闲城市、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山地康体养生度假胜地……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的范本。8月18日,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副书记李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省领导廖少华、龙超  相似文献   

9.
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旅游杂志社等机构,联合评选出了“2012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西宁市再度入选年度“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并荣获“昆仑夏都”美誉。这是西宁市继2010年被评为“十大避暑旅游城市”、2011年被评为“世界旅游名城”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4年六盘水市首创消夏文化节以来,至今已历十五载。从"一"到"十五",不仅仅是数字的顺延,也是节庆品牌效应的沉淀和累加,更是城市名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融相生。7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大幕拉开。六盘水,又一次成为国内外游客休闲避暑的焦点。自2004年六盘水市首创消夏文化节以来,至今已历十五载。从"一"到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1)
正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北方草原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拥有"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的美誉。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提出的"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抓住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当地有利条件,发挥独特的气候、区位交通、生态和人文等优势,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草原避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从"过路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从旅游产业"数量少""没特色""集聚弱"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魅力生态典范城市""中国优秀民族建筑之乡""中国苗侗医药养生之乡""中国酸汤美食之都"……凯里凭借"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声名鹊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特色、全城全景,720亿元谋篇"山江公园市",凯里在全省首次把"山地公  相似文献   

13.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0,(14):I0001-I0001
<正>如果征集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城市是什么样的,那么财富与魅力也许会成为很多人的必选。六盘水,昔日"煤都"、"钢城",以资源富集著称南北;今日"中国凉都",以消夏避暑之气候,乌蒙风情以及  相似文献   

14.
正贵阳,贵州省省会,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贵阳的神奇与精彩,用一个字就恰到好处——"爽"。贵阳之爽,爽在独特气候的凉爽、明山秀水的清爽、风情浓郁的豪爽、平和淡定的舒爽,时尚休闲的逸爽。贵阳,尤为称道的是她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凉爽气候。这里年平均气温15℃,夏季最热时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当很多城市热浪灼人难熬的时候,贵阳却是凉风习习,极其舒适……2006年,在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组织的"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评选中,贵阳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并连续两届名列第一,荣获"中国避暑之都"美誉;2007年,贵阳凭依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举办了"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贵阳避暑旅游,引起社会和中国气象学会高度关注,经分析研究贵阳近80年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省,六盘水是传统观念意识中的旅游资源"弱区",是人们思维定势中的"资源型矿产城市",也就是常说的煤都.因此,六盘水的旅游发展和城市设计,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观念去进行,必须走一条与其他市州地不同的发展之路,要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这需要大胆想象,需要超常规、大手笔的策划.  相似文献   

16.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旅游杂志社等机构,联合评选出了“2012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西宁市再度入选年度“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并荣获“昆仑夏都”美誉。  相似文献   

17.
正青山绵延,碧水绕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四季花香的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公园游人如织……初夏时节,位于大犀山北麓的德江县城在蓝天映衬下,格外美丽。近年来,有着"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美誉的德江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围绕"隋唐古邑·神韵傩乡"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定位,以环境保护倒逼城市园林化、产业生态化、旅游特色化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一座宜居、宜业、宜游,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六枝特区围绕"井喷式"增长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催生出来的发展新动力,正在六枝城区、乡镇、村寨与农家间焕发生机。"这里的气候太舒服了,离我们又近,是避暑首选。"7月下旬,唐女士一家到"凉都"六盘水避暑,站在六枝特区牂牁江景区观景台,她指着眼前的老王山告诉儿子:这座山又叫老郎山,古夜郎的"郎"字就源于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1)
<正>乌兰察布市以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和神舟家园闻名于世,是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全市旅游资源富集,草原、山川、湖泊、森林、火山等自然景观和元代集宁路遗址、集宁战役馆、神舟飞船着陆场等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旅游产品和线路成熟完善,涵盖观光、避暑、健体、养生、休闲和购物等各个领域。2014年,全市旅游工作围绕"草原避暑之都?休闲乌兰察布"和"草原皮都?乌兰察布"旅游形象,建设和打造区域性草原文化、休闲避暑目的地目标,高效整合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09,(6):10-10
贵阳市: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近年来,贵阳市凭借自身独有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创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等城市品牌,有效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全市旅游总收入仍较2007年增长了51%。旅游产业呈现出喜人的良性发展势头。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年会上,贵阳市跻身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