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要把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要把“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目标来抓;要把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宁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宁夏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稳定、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和几点思考,以期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大力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岛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民族之间涉及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较之前有所增长,导致青岛城市治理出现一些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青岛市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从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流入地流出地源头治理、工作重点在社区及改善社区环境等方面改善和提升青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细胞单位。党和政府要求在数智化革命浪潮中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实践载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基于社区传播治理视角,搭建社区融媒体平台、营造社区传播公共空间、打造社区传播结构有助于民族互嵌式社区实现善治,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面对具体实践中的困难,建议建立一个由基层党组织领导,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社区各平台智慧融合的立体化、开放式、包容性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生态传播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在经营西北的过程中,收复了失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并认识到各民族应该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他推行的民族经济政策,对发展西北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西北边疆,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在我国西北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流动导致各民族杂居,从而形成新型的民族关系。它是一个关系系统,具有建构性、动态性和多维性,其类型有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混合居住的各民族生存环境是一个社区生活共同体,为了避免孤独,它不断地追求文化适应、积蓄情感、开拓思维和共享生活。培育社区生活共同体,需要依托社区叙事,提供共享的情感联结;实施语言融入,重构社区居民身份;建构信任,善意待人;互助合作,共同参与;拓展认知,增强容纳度;积极联系,建构美好家园。发展繁荣的民族生活依赖于跨民族性的发展,社区共同体生活促进各民族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相嵌融合、相互包容、互惠共生的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需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践途径.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可从形象、工具、行动等三条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民族间仍然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解决的正确路径是:在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消除民族歧视增强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在助力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使少数民族拥有充分的手段去建设和享受现代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跨境民族是指跨越不同国境间居住的同一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面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但是,由于人文内涵和社会特征的复杂性,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任务更为困难和艰巨。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分布于不同省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着眼全局,认清现实,在全方位制定路径的基础上,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推动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结构业已成为我国促进民族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而且是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创建作为一种有利于各民族"共居、共事、共融、共乐"的居住方式而备受各个城市的关注。辽宁是多民族共处的省份,也是城市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创建多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对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差异较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的适应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婚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应积极回应和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民生诉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始终起着"内核"与凝聚作用。新时代,以文化的视角审视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熔铸,就显得十分迫切。应高度重视各族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思想价值诉求,通过正确引导民族社会心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途径,使文化共识有效促进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各族同胞的共同家园,相互嵌入式的社区建设有助于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以致亲密无间交往、畅通无阻交流、自然而然交融。互嵌式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单位,既关系各族群众居住场所的融合构建,也关系各族群众内心精神家园的融合构筑。建设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实现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深入探究影响互嵌型社区建设的因素,梳理各方面问题及其根源,可以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结果,它具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融合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资源被全人类所共享两层涵义。文化多元化是指各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一对辨证统一的范畴,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互补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汉,陕西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形式的贸易往来,贸易促进了陕西的对外交流,加速了陕西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陕西作为西部的“沿海”,更应抓住机遇,加速发展,重振汉唐雄风。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民族节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坚持不懈的目标,贯彻落实十三五精神,要切实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然而,在就业领域,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民族平等作为我国宪法根本原则,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使各民族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其内在要求,治理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梳理少数民族就业难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机制,探讨治理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看,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充分彰显出中国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社会生命态,多元文化互嵌互生使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最终形成“一体”的共同体格局。云南鹤庆新华村以银器技艺文化为内生资源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长久的技艺生命过程中,白族银匠在“藏彝走廊”空间与多种民族紧密互动,充分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创制出引领行业时代的银器技艺文明,为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以“文化”为动力的成功案例,实证调查研究新华村银器匠人群体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及其技艺文明,可助益新时代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村型社区普遍存在共同体功能缺失、居民之间貌合神离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进路是复合性的,其中当有纠纷解决的一席之地。作为扩大的熟人社会,合村型社区可以充分利用传统熟人社会自治、合作式的解纷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各种自治性解纷组织,明晰纠纷的类型和特点,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宣示社区规则、修复社区关系、树立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理论视角审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是必然选择。人口流动融居既是广西历史演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八桂大地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因。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实工作,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回应不同层次需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