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面对全球贫困问题显著、国家间发展失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本国对外交往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向度上提出了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的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以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以更好地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手段。这一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减贫理论提供了中国智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天下观;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权益,缩小全球发展差距,为全球减贫提供新动力。践行“共同繁荣的世界”理念,或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探索:凝聚全球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关注人类生存,重视民生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坚持包容普惠;完善援助结构,拓展对象领域;创新经济动能,推进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费孝通先生当初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格局。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必然性,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逻辑基础四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基础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内在联系,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基础的牢固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华农业文明的根本特点是和合精神。它主要表现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方面,是中国自身、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应积极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发生主要体现在领土主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实现了结构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法理确认;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正确看待内外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其内涵的双向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浸润。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理论化进阶和由虚入实的社会化进阶,从而在理论上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并在现实中符合国情、有益国家。  相似文献   

7.
各民族共同繁荣思想 ,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和宗旨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思想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立论基础 ,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特色和开拓性的发展思路。这一思想还指明了缩小民族间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通过研究文化自信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哪里来"等问题,提出中华民族如何通过文化自信来凝聚文化共识,进而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的权力。维护国家主权是一个执政党的重要职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主题所决定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的总体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够从顶层连续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外来国家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和合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当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了解并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意涵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等,这对发扬中华文化的新时代意涵,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协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贡献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速少数民族发展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和宗旨。邓小平民族理论有其鲜明特色 :1始终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前提 ;2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实现的途径是 :1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改革开放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制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被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中华民族主体性建设,也随之频见于顶层战略部署。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中华民族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在中西古今视域下对中华民族进行语义分析,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如何继承既有话语并进行内涵拓展。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并展望其前途,进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15.
16.
新时代高等院校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要与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新的创新路径:契合少数民族大学生需求,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精准性;发挥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影响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既有凝聚力、又具包容性的超大现代国族。面对不同历史阶段和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采取不同方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表现为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整体解放,对内寻求各民族的平等联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社会结构加速变迁,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合力和张力呈现出平行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大为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理论内涵和建设逻辑。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国家、民族、国民、国际关系四个维度。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历史形态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需要,也是助力该群体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认知、意向、行为、情感四个维度,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研究.同时,本文还从网络空间、现实空间两个场,探讨在新生代海外侨胞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共同体理念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国家认同建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为世界抗疫战疫事业树立了成功的典范,率先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并且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为中国抗疫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并且培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再建构,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同时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带来重要了启示。因此,基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抗疫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对持续推进国家认同建构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