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和后果极其恶劣的行为,对公安部门侦破案件、还社会以公平正义形成严峻挑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侦破肇事逃逸案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发现、认定逃逸车辆以及确定逃逸车辆的驾驶人,而侦查部门往往采用先确定车辆再"以车找人"的侦查模式。以交通肇事逃逸案本身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肇事逃逸案侦破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通过现场勘查、综合利用物证技术手段寻找、发现、认定逃逸车辆,从而确定逃逸车辆驾驶人、侦破肇事逃逸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剧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递增趋势。文章针对一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伪造现场,利用现场的划痕、血迹与金属扣等物证关系、现场变动情况和非机动车被撞时的受力方向,对肇事逃逸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了判断,并从三个方向指出了侦破肇事逃逸车辆的基本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预防和侦破近几年来,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增多和破案率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加强对此类案件的预防和侦破工作,公安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交通管理部门引起重视,因为逃逸案件的预防和侦破工作,不仅关系到事故受害者的切身...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案要从它的法律特征出发。要以做好车辆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好侦破追逃的社会网络、强化宣传培训教育为基础,强化协同作战,健全“三个机制”;做好保障激励,落实“三个到位”;提高科技含量,搞好“三个建设”,提高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侦破突破口集中在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现场遗留物证、对尸体进行法医损伤学鉴定等方面。使用计算机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将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率 ,为侦破部门提供有效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现场访问、摸底排队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模式,在当前车辆急剧膨胀、交通事故高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依然增多的情况下,其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已不能适应当前办案的实际需要。交通事故动态分析法是运用逻辑学、运动学、力学、情报学、交通心理学、痕迹学以及物证检验技术等知识,充分挖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信息,动态分析交通事故现场痕迹、车辆行驶轨迹、道路交通环境、电子监控信息、驾驶人逃逸行为和心理,以及受害者损伤特征,从而掌握肇事逃逸车辆类型、局部特征、逃逸方向,排查、确定嫌疑车辆,为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精确指导,全面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效率,节约办案成本。  相似文献   

9.
黑夜,肇事者驾车逃离现场,受害者开口无望,目击者空无一人。公安民警凭借经验和智慧,终于侦破了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有:行为主体是道路事故当事人的某一方;客观方面,当事人逃离交通事故现场;主观方面,当事人为逃避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客观原因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偏低,道路交通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对道路交通肇事打击不力;主观原因有: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水准低下,不良的心理状态。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防治策略有: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尽快构建严密的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侦控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制度,并依法严惩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者,提高侦控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1.
非道路交通肇事行为是指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或其他交通工具发生事故、致人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非道路交通肇事行为引发重大事故或符合刑事立案标准 ,应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及侦破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数量逐年上升,而破案率却在逐年下降.高速公路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案件多发、逃逸主体相对特殊、调查取证困难、车辆逃逸快速、案件认定复杂等特点.此类案件的侦破必须:一、快速出警.二、全面、仔细、客观地进行现场勘查.三、建立健全特种行业联系制度,加强高速公路内外公安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四、运用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交通法规的尊严和道路交通秩序,也给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增加了难度。为了迅速侦破案件,查明肇事真相,打击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对肇事逃逸案件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车辆检验、轮胎痕迹认定等方面谈谈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勘验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起看似极其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死者的丈夫闻讯悲痛欲绝,要求警方尽快缉拿肇事逃逸者,并在案发地张贴巨额悬赏征集破案线索告示……然而,警方通过事件的一些异常细节,抽丝剥茧,终于使这起精心预谋的犯罪得以大白。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执行测量鉴别肇事汽车车灯碎片的方法和车灯特征信息获取测量的装置,利用此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可快速鉴别出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车名和车型。使用本装置可以极大提高事故现场车灯碎片鉴别的效率和准确度,显著缩小肇事逃逸车辆的侦查范围,提高交通肇事车辆逃逸案件的侦破率。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中 ,如何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关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检验鉴定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侦破就更为重要。笔者结合数年来工作体会 ,谈谈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提取、检验、应用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 交通肇事微量物证的特点( 1 )交通肇事逃逸。肇事者为逃避法制制裁及承担责任 ,逃离现场 ,致使现场勘查及物证的提取更加复杂困难。( 2 )交通肇事现场开放。交通肇事多发生在公路上 ,肇事发生后即便是较快报案 ,交警和现场勘查人员赶到也需数分钟乃至数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 ,围…  相似文献   

17.
当今,DNA检验技术在侦破强奸、杀人、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判定肇事驾驶员、解决事故赔偿事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笔者作为交警部门的法医,对此深有体会,现结合工作实践案例一一详述,与广大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概念表述各种各样 ,且都不够准确。本文从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给交通肇事逃逸案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 ,并对几种较易混淆的相似行为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酒后醉酒驾驶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郏红雯 《公安研究》2010,(3):75-79,90
酒后、醉酒驾车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种危害,应加强关于酒后、醉酒驾驶肇事构成犯罪及其具体适用,酒后、醉酒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应用,以及交通行政强制措施方面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作为交通活动的主体,往往在车祸现场和交通工具上留下或多或少的人体构成成份、人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有关物证。通过运用法医物证学技术检验鉴定这些物证,可以达到个人识别、认定驾车者、判别司机是否酒后驾驶等目的。因此,交警办案部门对法医工作的要求,除了例行的死因鉴定、伤残评定外,还会因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另有具体要求。特别在重大肇事逃逸案中,及时、细致而有针对性的法医学检验,对追缉、认定肇事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兹择一实例报道如下:某日傍晚,一名两岁男孩死于路上,肇事车辆逃逸。接报后作者与同事赶赴现场,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