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早上上班的路上,车上MP3传出了邓丽君“梅花,梅花,开满天下,有土地就有它。”的激越歌声,一刻间,突然有了流泪的感觉,那是在读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才有的感觉,都说“十个男人九个喜欢邓丽君”,可这九个男人中又有几个读懂邓丽君呢,只听《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永远不会读懂邓丽君的,甜歌星多的是,江山代有甜人出,  相似文献   

2.
在天津中医学院学习期间,张大宁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涉及医学根本问题的新学说“心——肾轴心系统假说”,学说突出了心肾关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延寿融为一体,使中医传统的“心肾相交”之说获得了理论性的突破。不少中西医老专家认为,这一学说将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张大宁被中医前辈誉为“中医界的未来”,而这一年他才21岁。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张大宁用中医的辨证及各种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又结合医典医案,提出了“肾虚血瘀”是导致不同疾病的相同病理学基础以及…  相似文献   

3.
张大宁     
张大宁,国家授衔中医肾病学专家,优秀中央保健医生,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国际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主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肾病学会主任委员等十余项职务。张大宁长期从事肾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精深的造诣,被誉为中医肾学的奠基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肾病学专著《实用中医肾病学》。他提出的“心-肾轴心系统学说”和“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的理论,已被中西医学术界所公认。尤其是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补肾活血法”理论…  相似文献   

4.
展华 《政协天地》2010,(2):83-8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道出了梅花芬芳是经历寒冬傲霜斗雪的结果。隆冬时节,想到梅花,不禁想写点梅花的话题。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我国台湾体育代表队擎旗手上的队旗图案就是一朵梅花。在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年代,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其实,它犹如香港的紫荆花、澳门的莲花,应属台湾的区花。  相似文献   

5.
咸阳中医肿瘤医院是集中医肿瘤科研、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和现代药物研制于一体的市级中医肿瘤专科医院、中国知名专科医院,院长田景丰是2000年全国十大杰出医学跨世纪人才,“八五”国家新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医治疗癌症专家,他的现代化中医治癌新方法被称为“癌症患者生命的春天”。一、癌症的病因病机是“阴虚致滞,因滞留毒”,通过中医治疗,癌细胞是可转化为正常细胞的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是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七情、六欲、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6.
冰悦 《今日上海》2008,(4):54-55
不畏严寒迎春开放的悔花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她寓意着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梅花含苞欲放之时、花朵盛开之时各有韵味,从每年惊蛰前后开始,各赏梅胜地“暗香浮动”,游客开始增多。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探梅、赏梅,与梅花有关的活动也相应推出,其中不乏别有新意的活动。今年,在上海有·处以“梅”为路名,以“悔”为行道树,以“梅”为节的地方,那就是申城首条以梅花为行道观赏树的休闲街梅川路,这里在梅花开放的季节举办了以“高歌欢庆新春来”为主题的首届“梅花节”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7.
百年以来传统中医的备受质疑,凸显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传统中医医患关系中“以人为本、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的诊冶方式和医德理念,对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疏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其继承和创新,既是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机遇,也是解决中医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医的“文化扬弃“要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即一方面从传统中医文化中寻求价值,另一方面又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女英雄中学生张冬梅热爱班集体“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不但要学习好,还要珍惜班级这个集体,珍惜学习环境。”这是女英雄中学生张冬梅生前的日记摘抄。1986年,冬梅以突出的成绩考入辽宁省盘山县吴家乡中学。在班里她如饥似喝地学习各科知识,同时,她也深深地热爱、珍惜班集体。班里的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打扫卫生、擦黑板更是常事。班里的同学都对冬梅感情  相似文献   

9.
张荣仁  唐崧 《政协天地》2009,(10):60-61
诗意里的传说 “瑶池梅瓣落人烟,化作方圆铸大千。满地黄金何足道,田螺坑里住神仙。”这是一位诗人于金秋时节初见田螺坑方圆土楼和四周梯田上黄灿灿的稻浪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诗中的“瑶池梅瓣”,相传是王母娘娘在天上瑶池畔种的神梅的花瓣。有一天,王母娘娘赏梅,不小心把一朵神梅花碰落。那神梅花飘降凡尘,化作田螺坑的梅花宝地,后人就在这方风水神奇的土地上建筑了一方四圆的梅花土楼。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人们对梅花就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关于梅花,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佳章妙句,许多咏梅的诗词赏心悦目,情长意深。唐代韩偓《梅花》诗:“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说是人要像梅花那样不依势,在患难时刻献赤诚。唐张籍有《梅溪》一首:“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看得出诗人对梅花是如何地痴迷与热爱。唐裴休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的耐寒、坚贞与顽强,比喻人要不断经受苦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让人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则侧重于对梅花的追忆与思念。元代杨铁崖的诗句“万花  相似文献   

11.
鼠年新春,两岸梅花交流展在上海豫园举办,素有“城市山林”之称的豫园,与台湾合办梅花展还是第一回,台湾地区的梅花来自苗栗县南庄乡“胡须梅园”,园主是被誉为“台湾梅王”的李锦昌先生。在台湾,李锦昌这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若提起“胡须梅”无人不晓。高山族出身的李锦昌长着两鬓络腮胡须,方面大脸,颇似达摩,以酷爱梅花而闻名,又有人称其为“胡须李达摩”。  相似文献   

12.
我國明清時期,人們用梅花製作盆景,置於窗前案上,既可賞心悅目,又可用作“座右銘”。關於梅花盆景,明代屠隆在《考槃餘事》中就有盆栽梅花的記載;現在北京故宮仍陳列有清乾隆年間用金玉寶石製作的梅樁五盆,包括宫粉、朱砂、綠萼等品種。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各園林部門及園林藝術愛好者,都大力發掘民族遺產,積極推陳出新,使梅花盆景製作進入了全盛時代。目前在四川成都,安徽歙縣、安慶,江蘇扬州、蘇州、泰州,浙江杭州、黃岩,以及上海、武漢都培育了很多梅樁,製作了不少梅花盆景。鐵骨錚錚的梅花,以它“數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的独特性格,綻開了艷麗的鮮花。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呼市地区不少婚后多年不孕的夫妇纷纷前往北京市房山区鹏园医院找院长兼不孕症专家彭文润教授就医,以圆心中的梦想。说也真奇,凡经口传身证,真诚前往者无不皆大欢喜,彭教授也被称颂为“送子观音”。彭文润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学医,1980年参加北京中医医院主办的高等自学中医专业学习;后又参加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1987年毕业。熟读《内经》、《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等著作,精通中医妇科,是不孕症专家,现任北京市房山区鹏园医院院长。还是中外公司海外医疗机构中医妇科,专家、中国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4.
一位是原任省会城市书记、现任省委书记,一位是有“中国梅花王子”之称的安徽省著名青年画家——无党派人士沉浮先生,由此,发生了创作以南京市花梅花为题材的大型梅花图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走近委员     
正虞鹤鸣,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导,南京市名中医。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相似文献   

16.
花卉的拟人化是中国花文化的鲜明特色。以花比人,借花言志,是文人墨客的习惯。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什么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为什么“坚贞不屈”?为什么“冰清玉洁”?这么多美好的词汇集于梅花一身,就是传达了一种“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幼习武、酷爱中医正骨,点穴术;10岁开始接触中医,17岁开始正式学医,32岁开始行医生涯,36岁被聘为北京饭店外宾门诊部专家;自创了一套点穴按摩手法,自行研制了“冬虫夏草胶囊”;撰写的中医专著深受中外各界的排崇……这就是《中外名人辞典》里的尹志超,一个看似豪放不羁,颇具侠客风范的“酷大夫”。  相似文献   

18.
东方“神箭”──记中国抗衰老研究中心文任、肿瘤专家于夫若谷这里所说的“东方神前,既不是威振四海的中国长征三号火箭,也不是那古老而神秘的后羿射日的神箭,谨指中国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肿瘤专家于夫研制的中医制剂──天箭丸。“神箭”,穿越时空,呼啸着飞向彼岸...  相似文献   

19.
宝马献瑞,送来的是欢乐和吉祥。武汉市人民政府别开生面地举办迎马年梅花节,让800万市民游弋在梅花的海洋。星星点点繁花似锦,不由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梅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据载,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四大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稳坐“头把交椅”可谓当之无愧。作为梅花故乡之一,湖北武汉与…  相似文献   

20.
面对已经到来的第二波甲流发病高峰,上海市近期成立中医甲流防治专家组。中医组专家表示,随着秋冬季节来临,目前国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建议市民可以通过适当的中药调补来“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