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字作为一门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同样以它独有的魅力展示不同语言的思维 差异。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语和汉语对数字的描述也各有特点, 从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 在英 汉数字习语的描述和分析中, 找出恰当、准确的翻译数字习语的方法, 有利于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和 运用英汉语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翻译界现状及雏形翻译理论的分析、梳理, 以及对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与学 派的介绍、评论, 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翻译理论资料和一些有实效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以期与同 行们共勉, 在翻译实践中有所遵循, 少走弯路,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译品, 逐步建立起中国自成体系的 翻译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进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世界格局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遇意味着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在不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中,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威胁世界和平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国际因素依然活跃。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跨文化翻译涉及文化间的交流,对文化安全负有责任。跨文化翻译工作者应当树立起文化安全意识,并将其与跨文化语境意识结合起来,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立场出发,提升翻译的语言水平,尊重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模式。跨文化翻译事业要重点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打破“沉默的螺旋”。跨文化翻译要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在推进翻译事业的过程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从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中国模式和文化产品的自信心。跨文化翻译事业将融入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通过对精品文化的内外流通严格把关,为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越南毗邻而居 ,有陆界和海疆相连。有史以来两国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密切的交往 ,由于语言不通 ,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一样 ,要通过翻译交流思想 ,这一段历史很有回顾的必要 ,借此巩固、发展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的广泛交流。翻译的准确与错误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与否。翻译一般是甲种语言转换成乙种语言 ,反之 ,乙种语言又转换为甲种语言。但是 ,在公元1世纪前后 ,因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中原一带的人与越南先民的接触有限 ,所以“凡交趾所统 ,虽属郡县 ,而言语各异 ,重译乃通。人如禽兽 ,长幼无别。项髻…  相似文献   

5.
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7年1月越南正式成为WTO成员后,标志着该国已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科学技术,无不透射出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之近邻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必然增加了各个领域的交往,而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现代越南语不断吸纳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和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外事和翻译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从外事口译着眼,分析了外事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巧,包括外事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互联网在翻译方面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几种应用文—新闻报道、演说和地方特色介绍为例,结合语域理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几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这几种应用文的特点,翻译时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使译文能真正传达原文意思又不失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8.
<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公共外交。公共外交需要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适应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汉英词汇翻译中要遵循"听得懂、易理解"原则,做到准确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理解原文涉及到事物的内涵。通过音译、直意译、注解等方式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更好地传播中国内外政策、塑造国家形象,推进公共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本文以我国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实例为例,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者更好地胜任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方向性看翻译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历来有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之分。例如,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是被看作弱势文化国家的,而西方则是强势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是公开面对公众的标识语、提示语、指示语、警示语的统称。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实用性文体,其目的在于把各种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公众,以实现其相应的应用示意功能。翻译公示语是为了用目的语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使公示语译文实现与源语同样的功能和目的。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译文能否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是否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是否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本文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公示语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公示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Translation raises eth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dilemmas inherent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research participants' words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ontext may impose another conceptual scheme on their thoughts. This may reinforce the hegemonic terms that Development Studies should seek to challeng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a that a reflex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can not only help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but also be a tool with which to deconstruct hegemonic theory. It addresses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ranslation on the author's own research, which is used to illustrate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translation can support deconstruction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framework for talking with rather than for research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泰国影视剧正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下,用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无疑是正确的方法与手段。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泰国电影片名的汉译能把电影的四项基本价值即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能总结出影片名翻译的多种方法,如音译、直译、意译与换译以及这些方法的运用条件与缘由。  相似文献   

14.
李超 《东南亚纵横》2009,(11):123-127
清末,随着西学东渐,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开展起来,随着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从“器物”深入到“制度”,在社会的现实需要下,清末的法政翻译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海防时期到洋务运动,法政翻译缓慢起步,从维新变法到清末修律再到预备立宪,法政翻译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起步阶段到迅速发展阶段,法政翻译逐渐成为翻译活动的重点。法政书籍的翻译,对清末的变法修律,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18年,周作人将日本女性主义者、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贵于道德》一文翻译后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创了中国日本女性文学译介的先河。迄今,已有150余位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相继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成为近百年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风格独具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域外文学审美取向史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6.
黄琦 《东南亚纵横》2009,(3):109-111
语言的模糊性是作为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客观世界同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早在192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就在论<模糊性>一文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到1965年,Za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语言变量中的模糊性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开始将一般模糊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结合起来分析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会展企业简介是参会企业借助会展平台展示企业风貌,传递商业信息的手段。会展企业简介翻译要全面考虑参会企业的目的、意图及参会客商的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以参会客商为中心,关注参会客商的期待视野,实现参会客商与企业简介的"视野融合"。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讨论会展企业简介的翻译,从信息效度、文体结构、审美差异等方面探讨其翻译原则和方法,旨在发挥企业简介的呼唤诱导作用,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