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走规范化、制度化道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从立法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但是应当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应当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个保护维度为框架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以国家监护责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前置性赋权保护为构建基底。当前六个维度的保护各有进展又有不足,家庭保护初成体系任重道远、学校保护内容庞杂需要清晰定位、社会保护要形成社会共识、网络保护亟待细化、政府保护要做好行政支持、司法保护应做好法律衔接,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路径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搭建内部链接机制、做好未成年人素养培育、构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其家庭、家长责任不可推卸。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是帮助、指导家长 ,使其明确角色定位 ,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合法权益 ,协调亲子关系 ,提高教育能力 ;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 ,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 ;建构社会对家庭问题的干预机制 ,其中包括司法干预、社区干预、社会舆论干预和学校干预。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其家庭、家长责任不可推卸.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是帮助、指导家长,使其明确角色定位,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合法权益,协调亲子关系,提高教育能力;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建构社会对家庭问题的干预机制,其中包括司法干预、社区干预、社会舆论干预和学校干预.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中的问题折射出法律上的缺陷.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实施家庭保护并非可以"无师自通".他们在履行其对子女的监护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指导造成的,而且很难靠家庭自身的力量予以解决.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建立怎样的制度保障、监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自觉履行其职责?对于不履行监护责任的人采取怎样的惩戒措施?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应该包含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中,监护事项国家决定法律规范、监护监督法律规范、亲权强制终止法律规范和国家代替位监护法律规范是构成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的核心要素,也是判断一国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民政部实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首批试点区之一,近年,江苏省昆山市积极探索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政府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困境儿童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收到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分类保障制度。建立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领  相似文献   

7.
叶承芳 《人民论坛》2013,(8):126-127
我国原有监护制度以家庭血缘为基础,强调家庭私权自治,忽视国家公权介入。社会的发展与现实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重构国家监护制度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监护缺失问题的必要途径,其重点是在原有监护制度基础上,健全和完善监护监督机制和国家代位监护机制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种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很大。未成年人流落社会是与监护缺失、教育不当、家庭贫困和解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流浪未成年人是行为的主体,但不是责任的主体,造成外出流浪的潜在原因不是未成年人自身,而是政府、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能力的缺陷。那么,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继续蔓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美国未成年人民事司法最初容身于福利制度之中,后与专门儿童福利机构逐渐分离,并进一步发展完备起来。当代美国未成年人民事司法的基本内容、审判组织、管辖范围、程序保障等均具有一定的特色,这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民事司法制度提供了基本启示:未成年人司法不仅包括对"罪错少年"的特殊惩戒与保护,更应包括以儿童与家庭为核心的未成年人民事司法。以理性的儿童观为基础,通过司法与福利制度的合理功能分区与合作,在亲权不明、监护存在纠纷或失当时启动民事司法程序,通过专门法院的审理促成监护功能的实现,以真正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包括接触型和非接触型犯罪,以接触型强奸犯罪为主。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使用的网络媒介呈多样化特点,被害人主要为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犯罪手段以非强制手段为主,犯罪地多为旅馆、行为人住所等场所。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刑法惩治不力,网络服务提供者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旅馆经营者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身份查验和强制报告义务,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水平不高,监护人监护不力,学校和家庭普遍缺乏性教育,学校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刑法应将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进行专门规制,相关法律应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定责任,旅馆经营者应有效落实查验入住未成年人身份和强制报告义务,家长应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监护,学校和家庭应有效开展未成年人性教育,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保护等,以预防和惩治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天津市东丽区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案件来看,其主要特点体现为:参与斗殴人数较多,斗殴规模呈扩大化趋势;持械斗殴案件较多,暴力程度加重;涉案者大多为男性;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占有相当比例;涉案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高发的原因在于涉案未成年人自身不求上进;是非观念淡薄,从众心理严重;不良文化影响;家庭监护和学校监管缺失。加强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的预防应着力于加强家庭的监护、教育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的监管;检察机关应主动作为,帮助引导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监护制度兼具私法和公法双重属性,一方面,监护的主体依然以亲属关系为主。另一方面,国家公权力作为监护制度的监督者和最后的责任承担者,要确保未成年人和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权益的实现。民法总则对我国的监护制度作了较大修改和完善,旨在构建起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这是法律的完善,更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凸显家庭问题是对其影响的重要因素。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和监护人的责任,但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中,家庭预防始终是一块"短板"。应强化对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督、惩戒,对其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未成年人监护人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社会各个方面形成整体合力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保障平台,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平台。在落实低保制度时,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细化和量化家庭困难系数,适度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标准;对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症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以及单亲家庭、多胞胎家庭适当调整,确保困难程度大的家庭得到更多救助;对低收入家庭面临的阶段性、临时性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时,启动临时救助预案。积极研究探索特困学生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扶助措施,帮助低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民政》2020,(4):63-64
江西省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全部纳入救助保护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通知,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疫情隔离治疗及防疫抗疫工作需要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儿童全部纳入救助保护,要求及时发现监护缺失的儿童并第一时间报告。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落实临时照料场所并指派专人照护儿童;符合条件的儿童可进入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或儿童福利机构临时照护,县级没有儿童服务机构的由所在设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照料。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41-41
甘肃省陇南市文明委为了切实关心和监护好劳务输出家庭未成年人。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启动实施了关护“留守儿童”十项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制度温暖固然不可缺失家庭关爱尤其弥足珍贵我们需要逐步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体以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监督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规定,性侵、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等七种严重情形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该《意见》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意见》的出台,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发强烈反响。有评论称它"唤醒了沉睡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有媒体将"撤销监护人资格"简单直白地形容  相似文献   

18.
正未成年人是民族未来、家庭希望。江苏省南京市作为民政部第二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城市,近年来,制定落实《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突出制度措施"精准化",织就未成年人"保护网",积极探索"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尽责"未保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11,(Z5):5-8
国办发[2011]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人口流动加速、一些家庭监护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胁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其预防的调查分析表明,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区、友群等环境因素。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要在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的系统支持下构建“区街主导、社区整合、邻里相助、家校互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