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普及"追思会"新形式,出台《文明殡葬规程》,山东省沂水县2017年开始创新实施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坚持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坚持补齐殡葬设施建设短板,坚持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殡葬领域的烦心事和操心事,得到了全社会高度认可和真心拥护。今年5月,民政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在全国推广沂水殡葬改革的经验做法。日前,在临沂市民政局、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的清明,肩负着新时代的新使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殡葬事业在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2018年伊始,民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增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江苏省睢宁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殡葬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在建设生态文明殡葬、理顺殡葬执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2月,睢宁县民政局《"五化"推进公益保障——殡葬改革创新实践》荣获全省现代民政建设创新成果。去年10月,全省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在睢宁县召开,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高度评价睢宁县殡葬改革工作,指出睢宁县坚持将殡葬改革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生态文  相似文献   

4.
<正>殡葬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济南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殡葬服务,积极开展殡葬生命教育,探索出一条深化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的新路径。一、济南市开展殡葬生命教育的动因和思路济南市高度重视殡葬管理与服务,殡葬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科技人文殡葬加快发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为现代殡葬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本文将"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置于中国殡葬改革社会背景中,深入剖析"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对互联网与生态葬、殡仪服务、祭奠融合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以来.深圳市南山区以民生服务为宗旨,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推动绿色殡葬、提倡文明祭祀等.连续13年保持火化率100%,连续13年被深圳市政府评为殡葬管理目标达标单位。推行目标责任制,依法管理殡葬活动。深圳市南山区推行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正殡葬,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坚定不移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殡葬服务管理水平。但毋庸讳言的是,殡葬服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年年清明群众都有"收费多""服务差""死不起"等不满的声音。民政部门是殡葬工作的主责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坚持殡葬改革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殡葬工作的要求不降低,从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殡葬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把这件大事、要事、难事抓紧抓实抓好。如何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方舱医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趋势加剧,死亡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对政府的殡葬管理能力和优质殡葬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成为主管部门亟需破解的难题。为此,三亚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作为"大研讨大行动"的重点调研课题,积极开展深入调查,查找问题及成因,寻求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0,(3):1-1
国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12月13日发布,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即努力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的“六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四川省民政厅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十三五"殡葬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这是四川省建国以来第一个殡葬类专项规划。《规划》在分析全省当前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殡葬改革稳步推进,火葬区管理、服务依法有序,火化率稳步提升,公众依法治葬办丧的意识显著增强,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惠民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殡葬事业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伴随着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发展起来的.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身后实行火葬的签名活动,拉开了我国殡葬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正刘军波,1977年生,湖北省仙桃市殡葬管理所总支委员、副所长。1997年进入殡葬行业,先后从事过火化、殡仪服务、殡葬执法等岗位,2016年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谢谢你们的关注,咱们殡葬工作不容易。"电话那头,刘军波波澜不惊地说着。在殡葬行业工作了21年,负责殡葬执法4年,他早已见惯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13,(2):31-32
晋政办发[2013]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殡葬改革,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惠民殡葬服务体系,切实减轻城乡困难群众丧葬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从2013年1月1日起,免除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免费对象凡具有我省常住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和县以上公安机关开具允许火化证明的无名尸体。为提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殡葬改革不断取得突破,领导机制逐步建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部门合力日益增强,宣传引导效果明显,改革成效直接体现在群众祭扫服务水平的提升上,连续10年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目标,有效服务了全省和谐稳定大局。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以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高位推动殡葬改革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殡葬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民政部出台的重要政策、召开的重要会议,第一时间向  相似文献   

15.
正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2018年7月,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殡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乡风文明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围绕"三个坚持",加快殡葬设施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江西省政府对全省殡葬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了殡葬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民政局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从加强设施建设、推行规范管理、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着力建设惠民殡葬、绿色殡葬、文明殡葬,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浦实际的殡葬改革新路子。推进设施"升级换代",打牢绿色殡葬"基础桩"。一是领导重视,高起点"开局"。2017年,区委、区政府将环保火化设备改造列入政府办实事项目,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要求立足实际、注重内涵、提升品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民政》2011,(3):21-22
2010年12月2日,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会议并为全国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副部长窦玉沛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促进现代殡葬新跨越》的讲话。窦玉沛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殡葬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以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和人文殡葬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殡葬,开创殡葬改革新局面,实现殡葬事业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正温州市瓯海区以创建"殡葬改革试验区、殡葬管理示范区"为目标,依托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打破部门界线,创新实行丧事活动和后期社保补助、户口注销等相关事项联动办理,将"多件事"整合为"一件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全面实施丧事服务全程上门免费办理(代办)  相似文献   

19.
穗府[2008]23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06年和2007年,我市按照《广州市殡葬管理工作"十一五"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殡葬工作任务。全市火化率连续7年保持100%,清理历史遗留坟的工作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殡葬服务收费、殡葬执法监察、殡仪馆和公墓管理、建立健全殡葬管理制度、殡葬改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劲吹文明风。今年是国务院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的第4个年头,也是各地贯彻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精神、促进"十二五"时期殡葬事业发展的开启之年。创造性地做好清明节服务保障工作,是推动殡葬改革创新、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殡葬权益的体现,考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成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强调指出:做好殡葬工作要坚持改革不动摇,科学发展不停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