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2,(2):85-F0003
“从来山水绿,化作彩云飞”,2011年从化正紧跟“建设幸福广东”的步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型升级”这一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两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民生指标”,这一表述向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鲜明信号,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期衡量干部科学发展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在于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建立民生改善的政绩。  相似文献   

3.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单单是收入增加,还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清秀的山、蔚蓝的天。生态文明建设抓好了,生活环境优美了,群众才谈得上幸福。”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抓机遇、谋发展、求稳定、盼幸福"无疑概括出此次全国"两会"的深远意义。人们发现,"民生"再次成为"两会"的重要主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要得到幸福,必须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市幸福指数成为当下最热议的词汇,我们也看到,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创建宜居城市再一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带着这些热点话题,本刊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9,(24)
<正>岁末年终,工作干得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看老百姓脸上的"表情包"。让8000万江苏人的脸上洋溢着"最美笑容",既是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直接体现,又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至上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改善农房,从教育改革到养老服务,从重点突破到制度发力,江苏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把一个个民生"痛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认可、真点赞,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本期围绕民生工作策划推出一组文章,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介绍相关重点工作的具体安排、进展动态,总结实践探索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现迈向高品质生活的坚定步伐。  相似文献   

7.
姜胜洪 《前沿》2013,(1):133-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成小康社会”和“收入翻番”,贯穿了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增强群众幸福感的旨意。我们要认真贯彻报告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不仅是我们党为民执政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幸福指数”作为整个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指标和终极目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关注和重视,成为各级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关注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完善城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10.
余群 《人民政坛》2011,(4):22-23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含糊不得、动摇不得、懈怠不得。”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洋认真地说。  相似文献   

11.
张晓伟 《群众》2012,(5):59-60
民生是为政之本、和谐之基、幸福之源。坚持民生优先、建设民生型政府已成为现代政党普遍认同并践行的执政理念。所谓民生型政府,就是秉承执政为民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职责,以群众幸福指数为价值取向,通过推动发展努力实现民生改善的政府。利用前一阶段参加省第十五期“高研班”赴美国学习培训之机,我对其民生领域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振雷 《群众》2011,(7):96-96
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但不能简单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就此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近年来,在告别GDP崇拜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让“幸福指数”闪亮登场,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中,这既是对官员考核机制和形式的创新,更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也折射出“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9,(20)
<正>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江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出台实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生活高质量,核心落脚在民生为本,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逐渐化为现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引起强烈的共鸣。如何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联系梅州民生建设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首先就要落实好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基础的民生权利。  相似文献   

15.
3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诸城市人大常委会正确处理服务发展与履行职责的关系,发挥优势,依法行权,注重在保障民本民生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注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夯实民生基础。以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为契机,突出社区经济、服务体系、聚集融合等重点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17.
改善和提高人民福祉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坚持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价,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物质产品和各类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像当前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一样,我国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可持续的民生事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小平 《群众》2012,(5):54-5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镇江新区主动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时俱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实在在的监督实效交出了一份幸福成色十足的民生答卷。促进就业,守住“稳稳的幸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人民群众守住“稳稳的幸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就业工作支招,多举措尽全力保障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