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花厅岁月     
和毛泽东主席一样,周总理习惯于晚上办公。周总理夜里办公结束的时间没准,最早也要到凌晨两三点,遇上事情多时,他就工作一个通宵。因为通常休息得很晚,所以周总理起床的时间也比较晚,正常是在上午八九点,有时睡得晚了要到中午才起床。为了让周总理休息好,西花厅的上午一般都是静悄悄的,大家说话走路都要尽量压低声音,更甭提大声喧哗了。  相似文献   

2.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9,(11):15-20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被确诊患膀胱癌。1974年6月1日,他被送进三○五医院住院治疗。他就要走出西花厅了.这里是他工作生活26年的地方,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寄予真挚的情感,如今就要离开,是留恋还是怅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4.
西花厅岁月     
周总理生命的最后日子 在医院这段日子,有几件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一件是在10月的一天,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大姐,让她去时把《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片儿带去。我们虽然不知他要歌片儿干什么,但还是在院子里找起来。当时,我们手里都没有现成的歌片儿,一时还很着急。  相似文献   

5.
关于贺龙老总,很多入都知道他“文革”中在西花厅避难的故事,其实,贺老总那次到西花厅也是周总理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6.
西花厅的党支部 到西花厅后,我就开始同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过组织生活,但因为周总理工作忙,很多时候党支部的活动他都无法参加,相比之下,邓大姐倒是经常参加支部的活动,还经常给我们讲党课。周总理常为自己不能参加支部大会感到遗憾,但他却明确地告诉过我们,他在家时支部有活动一定要通知他,有些重要的事情他一定要参与,比如党支部改选。  相似文献   

7.
“为政之要,日公与清;成家之道,日俭与勤”。爷爷周恩来对亲戚晚辈关爱适度,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兄弟3人中是老大,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委员、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是周恩寿的长女。她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曾跟随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一个中午,记者如约走进一套老式红砖公寓。精神挺好的周秉德谈起在中南海度过的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9.
孟红 《红岩春秋》2008,(1):32-37
主持修缮中南海,反对翻修西花厅,制止给自己搞故居陈列,在任期间不盖政府大厦……周恩来对待房屋建筑的态度,体现出开国总理令人敬仰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10.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内,有一座风雅别致的建筑——西花厅。因为是仿北京中南海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居所西花厅而建造的(中央当时批准的名字叫“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11.
顾保孜 《湘潮》2011,(2):51-56
周恩来与李富春担任正副总理职务,蔡畅与邓颖超担任全国妇联正副主席。中南海里,像这样各有正副职务、互为助手,又是终身伴侣的家庭并不多。"文革"初期,经济遭遇极大困难,周恩来想到了李富春  相似文献   

12.
最恨与最爱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写道:伯父几十年间一直未能回故乡,父亲周恩寿曾不止一次向他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可他就是不答应。有一回,父亲被伯父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  相似文献   

13.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或生活作风,是红色足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周恩来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身体力行,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为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扬,增添了几分厚重积淀.  相似文献   

14.
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伴随着周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他就是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高振普。  相似文献   

15.
1966年6月1日。夜幕降临了,喧闹的都市恢复了宁静。夏日的繁星倒映在中南海平静的水面上,整个宇宙显得更加神秘、深远。  相似文献   

16.
孟菲 《世纪风采》2008,(11):40-41
建国初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曾多次提出,周恩来在西花厅的住房和办公室都是旧式建筑,砖木结构,方砖地面,阴暗狭小,且年久失修,因此主张翻修一下。但是,去请示周恩来时,却碰了钉子,他不同意翻修。他不仅连图纸都不看一下,还说:“当年的袁世凯、段祺瑞都能在这里办公,而我们共产党人住进来了反而要翻修,这不是自毁名声吗?”  相似文献   

17.
1951年的一个初夏夜晚,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笑容满面地接待一对刚从日本回国的年纪在五十上下的夫妇。这位身材魁梧、神态稳重的丈夫就是社会学家吴文藻教授;而他的夫人,穿着灰布列宁装的纤秀优雅的女士,即是作家冰心。这一次,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他们日夜思念的故土,更是一个崭新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西花厅家规     
透过中南海那间彻夜不熄的灯光,多少次驻足西花厅前,久久地深思凝望。庭院仍然盛开着那一簇簇好像从未凋谢过的素面海棠。那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把他的家规立在生前,却泽被后世、溢彩流芳,为子孙后代,也为家国治理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  相似文献   

19.
散木 《党史博览》2013,(8):32-36
据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周恩来秘书赵炜回忆:"1975年6月1日总理住院……开始时,总理还能批阅文件,看参考、报纸等。后来,由于病情的发展,逐渐改由邓大姐念文件,卫士和护士念报纸。大小消息都要念给他听,一点也不能马虎。"这是说周恩来病中坚持看、"听"报纸,至于原因,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周恩来卫士、邓颖超警卫秘书高振普回忆说:"在他1976年1月8日去世前一个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为国操劳。而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和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