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祁靖 《法制与社会》2013,(28):244-245
青年学生信仰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关系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成长,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学角度探寻青年学生信仰构建的有效途径。对化解信仰迷茫、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虞国旗 《中国监察》2011,(20):45-45
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7·1”重要讲话之后又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讲话突出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把马克思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和国家各项工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7,29(5):3-15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应当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通过多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铺垫,已经具备了更进一步研究的坚实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必须有独特的思路、完善的内容设计,并应该考虑到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坚持邓小平理论重塑“井冈山精神”秦良美“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生存、发展乃至走向胜利的内在依据和强大动力。“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6.
刘丹丹  倪娟 《法制与社会》2011,(24):151-15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质上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也有所体现,主要概括体现为法制建设初孤立的肯定进程、法制建设中静止的否定进程和法治建设中的否定之否定进程.这种辩证精神对当代法治建设,以及在中国社会法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扫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小三 《中国监察》2011,(16):36-36
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之所以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同志:“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相似文献   

8.
付莉莉 《法制与社会》2013,(35):186-187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相结合的理论结晶。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即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9.
李前 《行政与法》2022,(12):12-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凝塑了人民至上的至善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求索精神、守正创新的超越精神。从四个重要精神维度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有助于深入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与精神实质,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天津市委九届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并得到十余年的实践证明的一条振兴中华的生命线,是完全正确的。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晶,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见之于实践的中介,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这一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灿烂光辉,表现出它在被群众所掌握之后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它是长率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纲,是带动我国经济腾飞,提高民族精神的动力泉源,是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今天,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国内出现了虚无的和教条的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环境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特别的意义,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金耀根 《中国司法》2002,(11):10-11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对于我们拓展发展的新思路、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关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精髓,也告诉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全国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写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指导我们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领会“七一”讲话精神,我感到,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总结新经验,提高新水平。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研究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是加强新时期反腐倡廉理论建设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依据反腐倡廉理论研究是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时刻和基于对人类生存困境深沉思考的理论结果。尤其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重大挫折和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它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人与自然问题以及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各种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的冷静分析,指出在西方文化入侵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地位被削弱,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产生信仰危机的原因。指出在高校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反西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反对“法轮功”的重大思想武器。并从提高“两课”教师素质,转抵达信仰纬度和培养民族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通过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媒介的效用等多种途径,还要注意防止‘慵俗化”,要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重在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各类文明协调发展,在文明主体、发展理念、进步路径等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和外延,创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发展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