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勤俭节约"、"扩大内需",通俗地说就是"省钱"与"花钱"。两个问题看似矛盾,又是我们当前应当特别做好的。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扩大内需与勤俭节约的关系非常重要。表面上看,两者似不相干,但实质上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其他国家出台的多项主要针对金融  相似文献   

3.
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相比,社会福利对于改善民生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应当遵循积极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原则,规划建立中国全面小康阶段由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教育福利、医疗福利、计划生育家庭福利和住房福利组成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4.
丁俊萍  聂继红 《理论学刊》2013,(2):25-28,127,128
党的十八大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主线,使党的建设主线更加丰富,更有时代性、针对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党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走上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方法的道路,在这个大前提下,在思想保障、物质保障、政治保障、发展规律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吴志强 《实践》2010,(2):22-2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重视民生,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改善民生是当前最大的发展。近年来,和林县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县  相似文献   

8.
许风伦 《当代贵州》2011,(33):24-24
听民声、化民怨、解民忧。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从白银实际出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主要从六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民生为本”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多年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必由之路,亦是建设和谐社会之目韵。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是改善民生,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从民生视角来看,创新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是人性尊严,民生目标是还富于民,民生保障是还权于民,民生途径是公民参与。从民生角度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的渠道和办法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民生型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社会宏观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生产或投资的推动即供给推动,另一种就是最终消费需求拉动即消费推动。根据经济学意义上的“短边原则”,在短缺经济时代,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决定于投资的增加和产品供给的增加,因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或者说供给的推动;而在买方市场时期,由于消费需求成为产品价值实现和厂商投资需求的最终决定因素,因而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也转而由消费需求推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内在取向具有民本性、全面性、系统协调性特征,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逻辑和内容上是相吻合的,二者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只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化个性、地域特征不明显,县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普遍缺乏文化元素。只有赋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魅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知行统一论"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分析"知行背离"时代特征及产生根源,从中找出积极应对思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厘清民生问题与宁夏跨越式发展二者间的关系,统一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保证民生问题持续稳定的改善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民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