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根深叶才茂。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理论 ,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 ,必须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科学理论。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生产力与生产关…  相似文献   

2.
一、“三个代表”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衡量某种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进步与否的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修林 《前线》1963,(12)
上期我们讲了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期我们再谈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谈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样,上层建筑对手经济基础也起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新旧社会的代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创新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这种创新理论与邓小平创新思想一脉相承,它不同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理论,而是强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社会创新.江泽民创新理论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还强调在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7.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8.
对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首要的一条,把先进生产力决定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更替鲜明地揭示出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  相似文献   

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一脉相承。“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  相似文献   

10.
黄安 《新湘评论》2014,(9):62-63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集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主要观点。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以德国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机会主义者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歪曲和篡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污蔑历史唯物主义否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就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一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由是:(1)马列从来没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并列。(2)两对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本身相冲突。(3)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关  相似文献   

12.
《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4期刊登赵科天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重大偏差》。文章提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为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中国自5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界出现的一个重大偏差。文章认为,马克思虽然发现并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将其命名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重大概念,但他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其内容只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邓小平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高建 《新视野》2001,2(1):7-9
邓小平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原有的社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次上看,他关于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以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他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的分析,把体制改革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一 应该指出,在20世纪4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即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包括否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否认社会基本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根本观点。可是,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耿鸣 《求实》2001,(Z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在社会基本矛盾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 ,它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发展变化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最终原因。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这种最终决定作用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 ,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一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在社会发展中 ,人们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选择生产力 ,每一代人在开始从事社会活动时 ,原来的生产力就预先规定了他们的活动方式和生产方式 ;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述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为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指明了方向。从哲学高度理解,“三个代表”思想既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又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是这一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7.
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走在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基点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个代表”中 ,首先的是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是因为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中 ,生产力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直接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 ,拉动了上层建筑的变化 ,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嬗变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也就会建构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哪个阶级 ,哪个政党或哪个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社会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18.
张龙林  刘燕 《求实》2013,(1):21-24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这个基本思想和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方而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性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毛泽东把马克思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不包括那些残余的或萌芽的东西;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所以在一个社会中,它的基本矛盾只能有一种。另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