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全书28.5万字,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精彩论断、短语1412条,分为6编,包括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环保、生活等36题。贯穿全书的是一条条短语和段落式  相似文献   

2.
继《学哲学用哲学》以后,李瑞环同志新著《辩证法随谈》于近日面世,全书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精采论断、短语1400多条。该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对我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无疑具有指导和启迪作用。现节录该书前两节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07,(5):54-57
《辩证法随谈》一书是李瑞环同志多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成果的概括与总结,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论断、短语1400多条。《辩证法随谈》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读来会让人豁然开朗、获益匪浅。我们特从书中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领导干部自律能力面临挑战的当今时代,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廉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哲理,不失为提高领导干部修养、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领导干部应当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身廉政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7,23(2):80-80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石训教授逝世3周年了,其间经过精选,结集出版了他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理论文章和反映他感受社会现实的妙笔诗文,命书名为《哲理求知录》,约52万字。全书主体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理篇、中国哲学论著篇、领导科学理论篇、回眸和诗文篇等。各部分间学有跨度,却体现出宽广的理论视野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与统领的内在逻辑。读来确能令人手不释卷,意味很深。一、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真石训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原著教学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浅出说明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出版社2016年08月《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内容,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总体线索,以"激发思想活力,启迪哲理智慧、滋养浩然之气"为主要目的,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变革,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放的旨趣和道路;第二  相似文献   

7.
崔林  彭军 《世纪桥》2011,(23):15-16
语篇中短语单位往往要扩展到句子以外才能保持其连续性。短语单位的可持续性是短语形象在语篇网中的扩散,可持续的短语形象促成语篇在语义和文体上的衔接。本文认为可持续性是短语单位在语篇文体层面的一个基本概念,并通过对劳伦斯短篇小说《罗顿的屋顶》中短语的分析来阐明基于句子的研究方法不能解释语篇中短语持续的形象化用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群众语言?字面上讲,群众语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尤其是俗语、熟语、谚语、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鲜活、朴素、亲切,表现实际生活,如“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等等,都简单直白却又蕴含无限哲理。学习、积累和运用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才能和老百姓搭上腔、说好话、近距离,才能疏通他们的心结,解除他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和语法手段这五类现代汉语时间表达方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考察发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方位短语多出现于日记、新闻等叙事体;语体典雅度影响介词短语使用率;语体通俗度则与"着"、"了"、"过"等语法手段的使用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宇芬 《求贤》2007,(5):30-30
美国一家著名媒体进行了一项有趣的问卷调查:你最喜欢哪句格言?被调查的人有政治家、文人、艺人、商人、大学生、家庭主妇、律师、医生等;问卷也提供了几百条格言供大家选择,有名人名句、地方谚语、哲理格言等。但结果出乎意料:有近七成的人选择的不是格言名句,而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地方谚语——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根手指头。  相似文献   

11.
王建堂 《学习月刊》2010,(13):53-5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除其巨大文学审美效应外,’多维度哲理审美也是神奇魅力之一;静心品读《红楼梦》,我们将获得很多人生感悟与哲理启迪。  相似文献   

12.
政声人去后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幅普普通通的楹联,却表达了一个朴素的人间哲理,在岁月洗尽铅华之后,这个哲理越发显得深刻。在卢叨同志诞辰100周年、谢世20周年之际。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总盘旋着这句话。作为闽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省政协原副主席、原省委党史征委会副主任卢叨,  相似文献   

13.
对建国后党史主线的一点认识——兼谈如何看待历史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国后党的历史,确定其主线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这条主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的面貌和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但这条主线是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是个纲,它的确定影响到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全貌的认识,从而直接关系到一部史书的面貌和基调(比如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是基本肯定性的,还是基本否定性的等等),同时也决定着全书的布局、章节的结构等等(主线一旦确定下来,全书各章就会与之相联系,成为这条主线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确定建国后党史的主线,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的研究很重要。我对此提些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周全、不恰当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前言这套书称为《胡绳全书》而不是“全集”。《全集》应该点滴不漏、无所不包地把一个人的全部作品编在里边。坦率地说,出这样的《全集》,我不配。《全书》也不是《选集》。《选集》应该把一个人的著作的精华编在里边。如果是出我的《选集》,其篇幅不可能像现在的《全书》这样大。这里所谓《全书》,是界于《全集》和《选集》之间的一种文集,比较完全地反映了作者一生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集子。《胡绳全书》包括作者从1935年起60年间的大部分作品。按照作者的意见,没有收入1935年以前发表过的文章,并将现在还能收集到的1935年以后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一要求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玉党 《发展论坛》2001,(11):48-49
江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开始,以两个100年的回顾展望结束,历史跨度大,时代特征强,气势磅礴,富有哲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将“三个代表”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红线,成为讲话的主旨和灵魂。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讲话》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改革的精神回答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从来认识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解放思想与思想解放、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当前解放思想的表述等问题作了思考和探讨。认为:解放思想与思想解放两个短语意思相通,但语法上有区别,正确使用这两个提法有助于提高讲话和论文的规范性和说服力;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所内涵的东西,是党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但并非这条思想路线本身的组成部分;当前解放思想的表述,还是使用“继续解放思想”的提法比较科学,而“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或“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等说法并不准确;继续解放思想,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来进行,把思想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18.
傅江涛 《共产党人》2004,(24):22-23
马祖光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犹如一面富有哲理的镜子,闪烁着炫目的理性光芒,折射出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让人感悟和振奋,给人以启迪和鞭策。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第一部纲领性的光辉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1983年为止,它在全世界已经用110种文字出版了1000次以上,可见传播之广和影响之深了。学习《宣言》,首先要弄清它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贯串全书的核心思想或“红线”。《宣言》的“红线”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贯串《宣言》全书的一条“红线”①;也有的同志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是贯串整个《宣言》的一条“红线”②。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