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赐茶(二)     
《新湘评论》2013,(2):25-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相似文献   

2.
赐茶(三)     
《学习导报》2013,(2):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  相似文献   

3.
赐茶(三)     
《新湘评论》2013,(2):58-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相似文献   

4.
赐茶(一)     
《学习导报》2012,(24):40-40
宋朝历史中有许多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相似文献   

5.
赐茶(一)     
《新湘评论》2012,(24):40-40
宋朝历史中有许多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相似文献   

6.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四川,四川之茶源于雅安蒙顶,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就有蜀向秦贡茶的记载。蒲江毗邻蒙顶,产茶历史悠久,大小五面山露多、雾重,湿度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据记载,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了翁对蒲江茶叶进行过专门研究,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邛州先茶记》。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蒲江临溪等地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还制成火番饼,远销西番(藏族地区)、党项(羌族地区)。蒲江河谷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考证,蒲…  相似文献   

7.
辛世民 《学习月刊》2010,(20):123-123
开始于隋朝开皇年问的科举取士制度.历经各朝各代的社会精英和极具智慧的上层统治者长期艰苦探索而形成。作为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殿试,其考试的级别及其所赋予的时代政治观念指向,自然更具权威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周新曙先生新著的《历代进士殿试策对名篇赏析》就是对于其间部分扛鼎之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贵宵之家.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天资早慧。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又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康熙十五年。纳兰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是少见的文武全才。今日读他的词作。真有一种天籁中的回音之感。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将树立贵州茶产业统一形象,"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实现"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  相似文献   

10.
"腹诽"何罪     
宋志坚 《唯实》2005,(4):64
张汤也是被司马迁写入《酷吏列传》的。实事求是地说,在那十位"酷吏" 之中,此公还算清廉。"汤死,家产值不过五百金,皆为所得奉赐,  相似文献   

11.
在2007年第二届长篇小说“乌江文学奖”得主中,《傩赐》是受读者关注较多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正如《傩赐·编者按》0中所说的那样:“……王华以优美的情歌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叫摊赐的地方,因为贫穷,兄弟三人同娶外乡姑娘秋秋的故事。在那远离尘嚣愚昧的地方。贫穷和苦难演绎出的凄美爱情直抵读者心底情感最脆弱处,缠绵剧侧的爱情挽歌,令人潸然落泪。”  相似文献   

12.
状元及状元府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这个名称自从它产生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响当当落地有声令人赞叹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对时下高考分数第一的人还以“状元”名之。 中国的科举,始于隋朝,从隋炀帝废九品中正(公元607年)设进士科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置进士、秀才等科,其后特重进士科。唐宋科举以诗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古代,立夏作为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气之一,古人在立夏这天曾有祭火神祝融、饮立夏茶、秤人等很多习俗。立夏还是古代的"福利节"。据《礼记·月令》,帝王南郊迎夏活动结束,"还反,行赏,封诸侯"。意思是,返回宫里后,帝王会进行赏赐,分封诸侯。这种立夏行赏在先秦时一般以赐赏清凉降温饮食和用品为主。据《周礼·天官》凌人条,凌人专门负责冬季斩冰储藏,到了夏天,负责分发冰块给  相似文献   

14.
正将张作霖塑造成不畏日本、力争国权的爱国军阀形象,并不符合史实。为自身利益,张曾向日本出卖东北利权,也曾抵制日本对东北利权的进一步渗透。长期以来,网上一直流传着张作霖不畏日本,力争国权的段子。如说一次日本人向张作霖求字,张在落款时将"手墨"写成"手黑",并解释说:"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而在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少帅》中,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馆藏一批中国科考试卷,数量达500份之多。其中贵州籍进士的考卷占比最多,达67份,为研究贵州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明清两代,贵州出过"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贵州文化老人"陈福桐曾著《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一文,一扫历来"贵州无人"的偏见。贵州人民出版社曾出版《明清贵州七百进士》《明清贵州六千举人》两书,填补了贵州人才史方面的空白,遗憾的是鲜有人见过这些贵州人在考场上留下的真迹。  相似文献   

16.
石光明 《新湘评论》2023,(23):62-63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茶就与这方土地的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分不开,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茶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使茶的色香味多姿多彩,精气神深厚高雅。一部茶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的每一章节都有茶的颜色,茶的味道,茶的清香。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是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晚期。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涉及茶事的典籍数不胜数,如《茶经》《茶录》《茶谱》《茶疏》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茶与文化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自古以来,茶与文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文化的附丽,茶只是一片树叶,而真正的佳茗,除了其本身绝佳的品质外,与文化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茶史黔茶见诸史料已逾1500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称赞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此后千余年,对黔茶的称道更是屡屡见诸历代文献。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中国状元知多少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从汉朝到清朝都有以科举取士的制度。科举制在各朝代有不同,明清发展至比较完备,分为四级:最低一级为院试,在县里进行,录取后称生员,也叫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在省城进行,录取后称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录取后称贡生;最高一级为殿试,也叫廷试,在皇宫大殿进行,录取后称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据史料记载,从隋至清,共录取状元 594人。   我国最早的状元是孙伏伽,贝州…  相似文献   

19.
正赵畅在7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在小亚细亚有个古国,叫吕底亚。牧羊人盖吉士在一次牧羊时恰逢大地震动而掉进了一个裂洞里,并在洞里发现了一枚魔力戒指。如戴在手上,将戒面朝外他会被人发现,将戒面朝内他则可隐身。于是,他戴着戒指隐身进了皇宫,诱拐了皇后,后又与皇后联手杀死了皇帝,自立为王。凭着  相似文献   

20.
正陆羽一生敬茶、爱茶、嗜茶。历经数年研茶事、参茶道、记茶史,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世尊称为"茶圣"。陆羽曾说"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循着《茶经》的字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一一探寻其间所述诸多事物,竟然在贵州的群山村落里找到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