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商科类专业要培养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现代商务服务人才,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在校内建立商务服务准实体作为商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如何让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像准实体一样长效、正常运转,这是目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我们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个层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商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切入产教融合领域.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安排,通过校企、校行合作落实在专业(专业群)建设层面.产教融合是与多方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办学模式.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将产教融合办学的理念、制度、标准深度融入专业(专业群)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程育人的关键节点上提出质量要求,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联动,定期针对产教融合内容、成果等加以评估、检测,反馈,形成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厘清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构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培养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近些年来正在许多高职院校推进。然而,实践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校企合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还存在问题。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机地将学校教育与行业产业融为一体,促进了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着理念共识不足、体制不健全、动力不足、资源不足、制度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教育与产业应互通互融,需要从推进校企理念共识、制度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生、人才共融、利益共赢等方面开展,以实现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企业主导的明显特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保障,走“校地对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健全组织领导、打造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互训、共建课程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契合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推动鲲鹏产业生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鲜明特色.针对实践中校企合作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全面理解校企合作内涵,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原则,严格遴选校企合作单位,规范校企合作管理,落实校企合作提质培优重点任务,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格局,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本文提出了组建专业实体的模式来深化校企合作,并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面去探讨专业实体模式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养老服务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文中以“产教融合”为视角,从政府、产业、高职院校三个层面,探讨养老服务产业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模式,提出了以区域养老服务公共实训基地为基础,通过校企结合、资源共享,建立规范化管理的“产教研”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以产促教,以教督产,共同提升、产教共赢”的产教融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息息相关。本文以《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为例,从校企深度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整合与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中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新时期物流行业对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改革。本文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相关内涵,分析了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及要求,探讨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高校法学院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断地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剖析法律职业视角下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困境:其一,法学教学质量建设制度设计乏力,教学模式落后.其二,法学教学与其他院系如与工科、财经类学科间配合默契度低.其三,教师主动将法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学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性不高.对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进行思考,通过完善教师评价系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评价,跨界融合培养法学类创新型人才,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改革考核模式等重新构建法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教学观念、内容、方式、地点、监控等各方面的改革,而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注重建立并不断完善三个促进机制,即: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促进机制;二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促进机制;三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培养大工匠打下扎实基础,为个人发展、家庭脱贫提供支撑。云南职业教育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精准发力,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更好地融入云南跨越式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6.
略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创新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们潜意识中的“软”专业建设成为受市场和企业欢迎的“硬”专业,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强调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内部加强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内容的硬化改造,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在专业外部构建经管类各专业互为支撑的生态体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7.
贵州职教城入驻清镇市,是清镇市区别于贵州其他县(市、区)最显著的特征,是清镇市着力打造"城产教景"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先决条件。当前,清镇市"城产教景"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各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汇聚叠加,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跃升。在中国建设制造强国、贵州高速发展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如火如荼,这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文章通过多渠道调查研究,从促进城教协作融合、教城情感融合、产教创新融合和教景互惠融合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清镇市"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办学理念特色、定位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定位面向基层,专业设置适应需求,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岗位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课程实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灵活设置选修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惠共赢。校企合作培养IT人才模式的要素包含:IT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方式和校企合作保障体系。这四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结合成为培养IT人才的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定位不准、缺乏特色、重实践轻素养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校方单方面的作为,缺乏多方支持,显得力不从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必须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联合政府和企业共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将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走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