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宣示,传达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服务人民群众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祉之间内在必然逻辑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把握,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吉林省的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但是,仍然有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做出了全面部署。《决定》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以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可以有力促进吉  相似文献   

3.
陈渔 《群众》2014,(3):24-2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本文从现有成绩、未来思路、政策举措三个方面加以整理,供读者参阅。就业创业【现有成绩】城镇新增就业136.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1.6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4%。  相似文献   

4.
罗英 《求索》2014,(6):39-44
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全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全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突出表现在促进社会全平正义是新时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加全平的制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人民福祉。不能把“促进社会全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祉”割裂开来,而应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全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共享权是落实共享理念的重要路径,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更加全平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值得高度重视,但也不能过度拔高。同时,共享权不能泛化与虚浮,而应有规范的含义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3,(6):I0001-I0001
<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相似文献   

6.
侯学元 《群众》2015,(4):11-12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关于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立足惠民善治,全面深化改革,以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强化政府的托底民生保障职能,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着力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着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以增进民生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民政,不断打造民生建设新常态。在强化托底民生保障上深化改革托底民生保障方面的改革,要以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要从  相似文献   

7.
徐汉明 《政策》2015,(3):18-21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理论、法治方针、政策策略动员和组织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法治中国建设的优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14,(23):F0002-F0002
2014年,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8337”发展思路统揽全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依托“5112”工程,全面推进“2211”发展战略,驱动“两轮”(建材产业集群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谋划“双翼”(煤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基地),夯实现代农牧业基础,建好一座新城,以农牧业农村牧区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以农工贸旅立体产业化发展、打造岭东强旗为主要任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建设实力阿荣、富裕阿荣、美丽阿荣、文明阿荣、和谐阿荣。  相似文献   

9.
正医改启动以来,我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巨大的勇气和决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我市已构建起以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为主的基本医保体系,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标准由2009年人均每年80元提高到现在的280元。城镇职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象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金红旗撰文说,人大常委会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必须坚持联系代表、服务代表、畅通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  相似文献   

11.
孟庆丰 《公安研究》2014,(4):5-8,25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公安工作中与经济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经侦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经侦部门必须深入研究深化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作为,未雨绸缪,全力做好当前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23,(1):27-37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陈雷 《群众》2023,(1):20-21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用民生情怀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东将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中寻找发展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现代化新如东建设,不断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火热的现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如东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创新性理论成果,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意蕴。在行动逻辑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本向度,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为实践内容,以实施"基本满足需要战略"为基本路径。这一行动逻辑主要依据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社会运行的根本原则、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具体的历史规定性内容,反映了新时代满足需要的实现程度,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二字,重如千斤,"民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九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全面部署,对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特困群体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始终坚持民生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7.
媒体     
正改革,从哪里获得正能量?有咨政人士指出,对2014年的改革选项,近日中共领导人给出一个确定的标准和原则,这就是:全社会高度关注、各方面抱有急切期盼的问题,就是推进改革的重点和先发领域。在这个原则前提下,改革要注重:突出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与合力,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突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话语新闻     
<正>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相似文献   

19.
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和社会和谐助推器的基础作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工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民政工作要更加注重和更好发挥兜底性、  相似文献   

20.
李一宁  张泰 《群众》2014,(3):12-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简称"十六字要求")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以"一个计划、六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幸福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六字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