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雷 《民主》2008,(5):44-44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新华网》2008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2.
宋健敏 《团结》2010,(3):36-38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起步较晚。1970年代。受欧美国家纷纷建立这一制度的外在影响以及1976年“田中角荣事件”的内在冲击,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一轮有关制定信息公开法的学术讨论热潮:到了1980年代,从地方政府层面才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公开条例,但日本早期各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步调不尽一致,针对市民信息公开要求的态度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广州市政府从2003年元旦起施行《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届时,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政府信息都将在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向社会免费公开。这是我国迄今由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这种建阳光政府的举措表明:让人民了解政务,是实现党和国家监督机制中人民有效监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城市土地国有化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两个阶段。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诸多弊端: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权关系不明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不够完善,土地隐形市场的普遍存在,试行土地年租制并不成功,税费名目繁多且征管不够规范。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应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和权利范围,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公开的土地交易市场制度,改革土地年租制,建立与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5.
健全与完善地方人大信息公开制度,维护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当多地方人大对政务信息公开还未给予足够重视,一些基层人大甚至堪称信息公开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满足人民对人大职权行为的知情要求,惟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信息公开。这种公开不仅是行权结果的公开,还包括行权过程的公开。而且必须信息公开制度化。在尽快制定出台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法规的同时,要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这方面,有八项制度设计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6.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开展干部考察情况反馈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近年来,新沂市试行干部考察情况反馈制度,变原来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实现了组织与考察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干部考察信息公开范围,对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严隽琪 《民主》2009,(9):3-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中央和地方、专职和兼职、新同志和老同志的代表,大家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隆重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  相似文献   

8.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9.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0.
陈传启 《学理论》2009,(21):99-101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以来,虽然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突出表现在所选任的人民监督员中官员化倾向过于严重,部分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能力、缺失监督的话语权,相当一部分监督员很少、甚至基本不参加监督活动等等。因此,在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进程中,如何科学界定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阮锋 《党政论坛》2009,(13):22-24
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首次实现了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由原先仅是地方政府制定政府规章提升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更高层面,从而为我国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校要生存离不开民主建设;学校要发展必须实施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法宝。一、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加强与健全民主管理体系1、开好一年两次职代会,学校重大事务由职工代表参与决策,是城建学校校务公开的一大特色10余年来,职代会已经形成制度,学校重大决策,如五年一次的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两年一次的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劳动岗位津贴等制度的改革,学校取消福利分房试行方案,校  相似文献   

13.
更需“政策公开”辽宁刘发友现在不少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很让人欣喜的,但是“政策”不公开的问题却也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不但不主动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甚至农民找上门来也不给看。这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公开”是落...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但在实施中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单位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一些领导不重视且缺乏监督机制,导致信息公开滞后;一些边远落后的农村居民无处可查政府公开的信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应采取的思路是: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力戒形式主义;设立独立部门,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并配齐相关的硬件设备;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促使相关领导切实重视信息公开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边远地区公开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制度要求与审查实践遵循并强化着“个案纠错”的制度逻辑,重视个案文件的纠错结果,存在以个案效力限缩整体监督权能的问题。审查能力悖论导致实践中全面审查客观不能、撤销权虚置使得制度刚性被削弱、倚重客观法秩序而公民权利保障功能发挥受限等现实困境的存在,使得现有制度设计难以高效发挥“整体监督”的应然功能。因此,应尝试合理扩展备案审查制度的监督权能,进一步厘清维护法制统一、权力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保障等多元功能的内涵并理顺其关系。进而,据其调试现行制度内容,通过优化审查方式、增强制度刚性以及加强信息公开等,保障地方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实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严格、完善的监督与救济机制,是行政公关制度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即使在行政公开法律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封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首长执行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公开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的监督与救济机制。研究国外行政公开的监督机制,能够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邬思源 《理论探讨》2006,6(5):164-167
党内信息公开制度是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快了党内民主的步伐,不少地方党组织开展了“党务公开”试点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总体而言,党内信息公开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显得相对滞后。建构党内信息公开制度,既要借鉴我国政务公开的一些做法和他国的经验,也要结合党内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潘洪其 《民主》2009,(7):51-51
新疆阿勒泰是中国版图最西北角的一个边陲小城,浙江慈溪市是东部沿海的富庶之地,两个地方相距千里之遥,原本八杆子打不着,但因为一个官员财产公开的制度创新,使两者先后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国外行政公开制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这场大规模的行政公开运动,有其深刻的思想、政治、社会和经济动因,也有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分析和把握国外行政公开制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推动国内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推公选”是在“公开选拔”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将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自四川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近年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等一些地方,开展了公推公选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选人用人方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