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埔族,是对居住于平地的台湾先住民的通称,在清代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及北部的沿海半原、丘陵地带。他们是汉族移民到台湾后最先与之接触的民族,早在荷兰入据台湾之前,两族人民就已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和往来。嗣后的荷据时代和郑氏时代,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平埔族,对平埔族影响大大加强。不过,平埔族大规模地接受汉文化乃至为汉民族同化,则是在清代。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粤沿海成千上万的人民突破清朝禁令,渡海来台,开荒垦殖。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平埔族很快融入汉族移民的滚滚浪潮中。到19世纪末,汉化过程基本完成。虽然平埔族各个分支被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是华侨出国的重要时期。就出洋动机而言,清初海外移民可分为三个类型:不愿臣服清朝统治的政治难民和战乱及海禁迁界期间的经济难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寻求较好谋生条件的经济移民。这些大多前往南洋和台湾,少数避难日本。到海禁开放以后,中国海外移民基本上是经济移民。就移民职业而言,从事佣工的移民一直占多数。  相似文献   

3.
文章把土地、移民与云南铜矿开发进行有机联系,分析清代土地赋役制度、土地关系变革与移民涌动的内在关系及其与云南铜矿开发的人力资源需求。尝试解读云南铜矿开发的经济走向,以及它所产生的经济盈余成为田赋的变相补充。在内敛、不带竞争的财政管理思想下,这种社会治理模式最终进入死胡同,引起一场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4.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2)
<正>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进入台湾有两个途径,一是官方所为,以维持统治秩序,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主办官学和科举考试为主;二是闽粤移民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技艺等。因为来台湾开发的大多是男性移民,移民女性奇缺,所以逐渐冲开官方禁婚限制与台湾少数民族女性通婚,台湾少数民族也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移民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6.
四、台湾中部原住民的叛乱(一)清朝分别镇压了雍正四年台湾中部水沙连地区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雍正五年、七年凤山县港东里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之后,暂时稳定了它在台湾的统治。但是,雍正九年12月,在台湾中部又发生了原住民的叛乱,这次叛乱持续到了翌年的9月,成为清代台湾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原住民叛乱。首先介绍一下有关叛乱的经过。这次叛乱,从其主体、原因等方面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叛乱的发生,是从雍正九年12月24日开始的,当时,以大甲西社为主体的崩山八社的一千多名原住民,袭击了设在沙辘的淡水海防同知衙门。在这次袭击中,同知的两名幕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姻 ,既与早期移民性别比失衡有关 ,又与少数民族婚俗及汉化程度有关。少数民族与汉人联姻不仅扩大移民生存空间 ,也加快了少数民族融合汉化的步伐 ,最终促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永林 《求索》2016,(4):183-187
明朝初建,洮州地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被明朝政府视为阻扼西北各族侵犯的咽喉要道。朱元璋通过设置卫所的办法将这一区域纳入到明朝政府直接统治的范围之内,并从中原各地迁移汉族人口加以充实,文献中将这一事件称为“洪武大移民”。这些早期汉族移民后来成为洮州汉族人口不断繁衍生息的主要基础。在历经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对洮州地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原住民是17世纪汉族移民大规模赴台湾垦殖前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共分成十族。目前,原住民大体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8族。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平埔族现已  相似文献   

10.
吴宜 《统一论坛》2002,(1):51-54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11.
台湾曾经是一个移民社会,但在以往台湾移民史的研究中,有关女性移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清代实行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的概况、官方查获"偷渡"案中的女性移民、族谱资料中的女性移民、女性移民与清代台湾人口性比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清代大陆向台湾移民中的女性移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清代汉族移民在四川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指出汉人在彝区从事的农业、工商业等经济活动 ,加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汉彝各族在社会经济交流的同时 ,文化上也相互渗透 ,促进了民族间融合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移民在台湾定居的过程,是一个地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双重调适过程。在中国南部,血缘关系往往决定着移民结构。但由于这种血缘关系在台湾比较微弱,所以,早期移民通常根据相同的姓氏、方言和祖籍选择移居地点。在开垦土地、防御土著中,他们互相帮助。边境的生活状况加深了他们对超自然力的信仰。互相帮助与宗教信仰提供了最普遍的“文化构成的行为环境”(“culturally constitllted behavioral environment”)并促使台湾移民自发组成各种各样的社团。虽然一些常见的自发社团诸如结盟拜把、秘密会社、宗教会社、商郊、会馆、合会以及丧葬互助的团体能促  相似文献   

14.
道光十二年(1832年)台湾嘉义张丙起义是清代前期台湾历史上一次比较大的起义事件,这个事件与闽粤械斗交错在一起,因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例如,起义者多是漳州府属的移民,而粤籍移民则基本上站在对立的一方;起义者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朝官员,打出“开国”“兴汉”的旗号,而凤山县的起义者则提出“灭粤”的口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初期,台湾居民主要是原住民,并有少数汉人与原住民共同生活。荷兰东印度公司据台后,公司员工和眷属等来自欧洲、印度及东南亚的外国人的加入,在殖民地构成一个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的社会。本文讨论荷据台湾殖民地社会的结构,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和特性。  相似文献   

16.
鲁洪柯 《台声》2009,(2):34-36
2008年11月中下旬,应台湾原住民基金会邀请,全国台联“台湾原住民系列丛书编委会”一行在台湾各地进行了参访。除了在台北拜访有关机构外,参访团还分组深入到原住民各民族聚集的地区参访。作为访问团成员之一,笔者有幸第一次踏上美丽宝岛,耳闻目睹到的,自然主要是和台湾的原住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5周年。凡我台湾子民,都应牢牢记住历史上这个非常的日子,都应永远缅怀“开台第一伟人”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营开发台湾的丰功伟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致力于开发台湾经营台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就没有今天繁荣发达的台湾。因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湾还只有数万原住民和数万大陆汉族移  相似文献   

18.
张晓宇 《前沿》2014,(3):224-226
清代察哈尔地区是蒙古族察哈尔部的游牧地,也是汉族移民较早较多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内地的农耕经济文化在察哈尔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渗透,并迅速改变着这一游牧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选取察哈尔为典型性地区,对汉族移民迁入后对其经济社会的影响做一系统的研究,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1)
正听者诸君可以发现,本次主题和副题各是"双元结构":分类械斗/省籍矛盾,旧伤/现代病。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依次解读如下"双元结构":移民社会/定居社会,地缘组合/亲缘组合,分类械斗/宗族械斗,民间私斗/政治操弄,旧伤/现代病、分类械斗/省籍矛盾。移民社会/定居社会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移民开发的阶段,即移民社会的阶段。大约在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台湾社会逐渐从移民社会转型为定居社会。移民社会的人口增长约等于移民  相似文献   

20.
清代台湾平埔族在和汉人移民的接触中 ,引进了汉人移民的地权观念、租佃习俗和农耕模式 ,使平埔族群内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竹堑社为例 ,利用土地文书 ,研究这一变化的进程和由此产生的平埔族社群内部的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