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日。我读了刊载的《“笑廉不笑贪”现象之计论》一文,感慨万分。本来嘛,“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已够可怕了,没想到,还要出个更可怕的“笑廉不笑贪”来。这倒使我想起了邵道生先生的那篇《可怕的“羡腐心态”》的文章来,他在该文中说:对腐败,谁都说它臭,谁都时它恨,谁都说它祸国,谁都——不过,若  相似文献   

2.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3.
佚名 《廉政瞭望》2006,(12):52-53
《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多数人把它作为降妖除恶的轻松闹剧,也有人把它作为专心修炼的经典,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是一篇反腐败的力作。但是,如果你把唐僧肉作为巨大的诱惑看待,围绕夺取唐僧肉就是方方面面的腐败了。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实际上是一个正当权利的护法团队,是他们在与这些谋取不正当权利的“腐败行为”作你死我活的斗争。正因为如此,《西游记》就描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腐败”现象,用“腐败终究要遗臭万年”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腐败必究”的客观规律。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游记》是如何描述“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仙界“灯下黑…  相似文献   

4.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是不可小觑。套用一句名言:“每个腐败分子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甚至多个腐败掮客”,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当我们试着给这群“腐败掮客”画幅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惊人的令人恶心的丑恶嘴脸。画脸:浙江四大“腐败名掮”的丑恶表演说起“腐败掮客”,最为…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雪勤同志的《反腐败斗争几个问题的思考》(载于《内部文稿》1998年第13期,以下简称《思考》)一文,颇有不同看法,愿以此文请教于李雪勤同志。一、关于腐败概念的界定《思考》认为,腐败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腐败,一类是指“权力无为”,另一类是指“权力滥用”,而人们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腐败的,主要是指滥用权力谋  相似文献   

6.
阜阳中级法院腐败窝案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2005年7月刊发了《告状农民遭遇阜阳司法人员反复盘剥》和《肃贪风暴席卷阜阳法院》两篇文章,揭开了阜阳市中级法院“腐败窝案”的盖子。时隔近1年时间,阜阳市中级法院“腐败窝案”真相大白,本刊对此及时追踪,并试对当地的政治生态进行剖析,力求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获美、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四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不辱使命,取经到了西天,个个获得正果。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办法。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学习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五行山下又压了五百年,让他反思醒悟,观音菩萨亲自…  相似文献   

8.
某局任命了几个处级干部,局长把这几个新任处长召来,勉励他们说:“上任后,你们要大胆工作,同时希望你们自尊自爱,保持廉洁,永远保鲜,不能腐败。”官员要“保鲜”,这个提法很新鲜,也很有深意。那么,官员如何才能“保鲜”呢?我想,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官员自我教育,自我“保鲜”。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官员应在头脑中自觉筑起防腐的长城,“拒腐蚀,永不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郑培民同志在自我“保鲜”方面堪称典范。有些人怀着个人目的,找到郑培民家,给他或他的妻子送钱送物,但郑培民夫妇做到了“慎独”,自觉“拒腐蚀”,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真正本色。  相似文献   

9.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10.
齐世明 《前线》2014,(7):115-115
目睹官场诸多腐败现象,具家国情怀如侪辈者,肝火焉能不旺?连日溽热,胸中更热。忽一日,笔者翻阅清末名著《官场现形记》。正在沉思之际,只闻一阵风声,竟然是《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先生翩然而至!遂有下列相隔107年的“超时空对话”——齐:官场的腐败,是不是跟权力没有“笼子”制约,抑或有“笼子”但钥匙在自己手上有关?李:可作如是观,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是官德最大的负面。不施之真正民主、法治的“阳光”,这腐败的官德终不可除也。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每时每刻都在侵蚀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领导干部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关键是要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考验。  相似文献   

12.
9月下旬,《深圳特区报》、《湖北日报》、《北京青年报》在反腐败宣传中,陆续刊登了一些澄清模糊、错误认识的文章。 一种错误认识叫“无娼不盛论”,认为没有“三陪”女郎,没有妓女,没有黄色书刊和黄色影视,没有赌场,对投资者和旅游者就不会有吸引力,因此腐败不仅无害,而且简直是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对这种十分有害的说法,《深圳特区报》社论指出,嫖、赌、黄、毒即使在资本主义的香港,也不敢给它以合法地位。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决不靠这种东西装点繁荣和增强“吸引力”。理想的投资环境只能是井然有序的法制社会。 还有一种说法叫“腐败代价…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有人主张,文艺创作要离开现实矛盾远些,越远越好,作品才能“传世”、“不朽”。这种看法,固然是出于多种原因,却值得商讨。我以为,一部作品的好坏、成败,不决定于取材的“远”与“近”,关键在于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就拿《红楼梦》来说吧,它写于所谓“乾隆盛世”,反映其时“盛世”表面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它所以成为一部闻名中外的文学杰作,正是由于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来临,从其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准确地把握了现实矛盾与时代特征。因此,它的不朽、传世是同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分不开的。再说鲁迅的《阿 Q 正传》,它发表于一九二一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要要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就必须在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一、着眼防范,立足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四信”“三观”教育,提高党员…  相似文献   

15.
马浡善,陈悉仁同志编著的《拒腐防变说》一书,以“反腐倡廉,众心所系,国家兴亡,匹有责”为宗旨,追溯了国际国内的反腐败历史,综述产生腐败的根源和加强惩腐防变的力度和狠刹“三风”(官倒风、送礼风、吃喝风),治理“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扫除“三害”(黄、毒、赌)的曲折复杂斗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拒腐防变理论,以毛泽东思想,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邓小平理论、江泽民“64字创业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结合中国当今反腐败实践,推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拒腐防变的系列理论。对指导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拒腐防变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拒腐防变说》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切腐败产生,其总根源都是一个“私”字。它道出了腐败的天机,为我们认清腐败的本质、把握腐败的表现找准了切入点,也为拒腐防变指明了根本点。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期待,把您对彭州的印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毫无保留地说给我们听;把您对彭州的设想,不管是近的还是远的,毫无保留地讲给我们听;把您对彭州一点一滴的看法、见解,毫无保留地谈给我们听。”今年4月,一封名为《请说说您心中的彭州》的公开信,通过《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省内主要媒体和彭州电视台、彭州党政网、彭州公众信息网等渠道向社会各界发布,拉开了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序幕。广开言路查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彭州市交警罚款太厉害了。”“彭州是一桌好菜,但服务员素质不高,软件方面令人担忧……”一条条尖锐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18.
官员防腐要做到“五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执政党衰败和垮台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腐败就是一种政治癌症。而官员腐败正是这种政治癌症的积累。癌症需要对症下药,腐败需要挖根掘源。而官员腐败其根之据, 其源之头,无非“私”、“欲”二字。治“私”除“欲”之方就是: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爱民之情。常修为官之德,则能为民。戏剧《村官李天成》中有一段通俗易懂的《吃亏歌》,歌中唱道:“当干部就应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18):49-49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执政70多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一度被指为“贪污党”而下台,“腐败政治”也接连弓I发菲律宾兵变、泰国骚乱、突尼斯政变,人们坚信腐败是执政者的大敌。苏共的政亡人息,东欧的一夜剧变,政权的更迭更深刻地警醒我们,黑色腐败同样会对红色肌体产生极大腐蚀。对腐败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论点精选     
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  (摘自《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纲在《经济月刊》上撰文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所谓腐败,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当然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如果现实一点,即使不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私的,也总得承认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心”的,一有机会就要以权谋私。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私心较少、愿意为了公利而勤奋工作的人选出来去“当官”,掌握“公权”,而不是提拔那些蝇营狗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