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奋 《中外法学》1980,(5):80-81
<正> 环境保护,在确立和平、民主与基本人权,以及克服贫困等同时,它又是人类必须完成的最大任务。最近,随着减速经济的到来,动辄出现忽视环境保护的倾向,反映了国家环境政策倒退的现象。我们正是担心这种现状,才召开了这次会议。通过两天的座谈,分析了日本环境政策,研究了公害审判的结论,讨论了今后的任务。因而发表《日本环境宣言》如下:一、一切国民均享有保持健康、提高福利,以及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的权利。绝不允许我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论,学者们将满足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环境利益证成为一项独立的环境权利,从而完成了环境利益权利化的任务。随着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环境权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人们愈发期待环境权被纳入人权的范畴。对环境权的既有法理证成已触及环境权作为人权的理由。作为一项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利,环境权不仅是单个人的权利,还是作为类存在的人即人类的普遍权利。环境权保护着生命、健康等“最具道德重要性”的人类利益,既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又是切实享受各种基本人权的关键要素,因此,环境权具有与既定人权同等的规范基础。同时,环境权还是一项建立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的人权,具有成为全球性人权的趋势。为顺应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夯实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石,我国有必要确认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人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结合起来的历史大背景下制定的。为了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促成国际合作……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和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8年12月10日联大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  相似文献   

4.
于1950年通过并于1953年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所建立的人权保护制度是目前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中最为有效的。随后,公约缔约国又通过一系列议定书进一步扩充了公约所保护的人权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公约所建立的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到目前为止议定书已达11个,并且已全部生效。在此,笔者旨在对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及其对非洲的借鉴作用试作探讨。 一,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 根据《欧洲人权公约》,欧洲建立了两个人权保护执行机构,即欧洲人权委员会和欧洲人权法院,“以保证各缔约国在本公约中…  相似文献   

5.
读《人权初论》华金,云彬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对人权与平等、自由、民...  相似文献   

6.
《青海检察》2009,(1):51-54
一、环境犯罪问题的由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从此,“环境与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题。“环境”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指出: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相似文献   

7.
生态危机的宪法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的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挑战。为回应这种挑战,在社会国家理念的支配下,现代宪法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环境基本国策和环境基本人权的入宪则是宪法生态化的具体路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被确立为基本国策或环境基本人权的入宪已成为宪法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一、1981年11月14日、15日在名古屋召开了第三次日本环境会议。1979年6月对于公害与环境行政反复倒退,持有危机观点的学者、研究者、公害被害者,以及居民运动有关人员,聚集于东京召开了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分析了现状,展望了将来,讨论了迎接80年代的课题,最后通过了《日本环境宣言》。宣言确认环境保护在确立和平、民主与基本人权,以及克服贫困等同时,又确认它是人类必须完  相似文献   

9.
徐祥民 《政法论丛》2023,(1):110-123
环境损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者由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是对人类环境发生的各种不利变化现象的抽象。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环境破坏等都没有揭示工业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不利变化的本质。环境侵权既不等于环境损害也不被环境损害所包含,它是人为粘连在环境污染之后的侵权法制度。人类活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有取、放、移、扰四种类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损害也有取竭型、放累型、移易型和扰乱型四种类型。环境损害是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是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建设走向成功的“指路明灯”,也是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核心范畴。以环境损害为逻辑起点,环境法学已经初步形成由环境单元、环境共同体、人天关系、环境行为、环保责任、环境保护法、环境利益等基本范畴构成的环境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人类追求合理的社会以及最基本的正义的要求。人权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在反对封建神权、王权和特权的斗争中,提出了人权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政治口号。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根源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天赋人权”思想开始上升为法律,并且由国内法的保护逐渐进入到国际法保护的领域,它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可以说,人权的性质也从单一的国内性发展到国际性,形成了国际人权法。(一)人权的国内性人权的国内性即是人权在国内法中的体现。从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提出了“环境权”的问题,认为人人都应享有“促进健康的环境权”。同时认为,环境也应当属于人类共同享受的福利和基本人权。“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在报告中指出:“环境恶化是对《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的“生命权”的威胁”。他主张环境权既然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就应该在国际社会的人权保障体制内加以明确承认,并争取成为一种“公民权”。  相似文献   

12.
略论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王叔良五十年前,《联合国宪章》庄严宣告:"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权利平等之信念",并将促进和尊重人权与基本自由作为联合国的一项基本宗旨。由此正式开创了人权国...  相似文献   

13.
国家人权机构是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内人权促进和保护机制,《关于国家人权机构地位的原则》(《巴黎原则》)被公认为国家人权机构发展的里程碑。但是,对国家人权机构的理解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以《巴黎原则》为基础,围绕国家人权机构的设立和作用,对国家人权机构的定义、特点、分类、职责等基本问题加以澄清,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欧共体环境政策的法律基础、目标和原则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欧洲联盟条约》将保护环境列为共同体政策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欧洲环境立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从分析共同体环境政策的法律基础、目标和原则着手,探讨欧洲环境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欧共体在此方面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作者认为,尽管经历了20余年的欧洲环境政策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尤其是《欧洲联盟条约》所确立的环境政策及其目标、原则为欧洲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提供了法律基础,但由于缺乏实施和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使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了其法律意义。这恰是当今欧洲环境政策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未来欧洲环境保护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世界人权宣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在国际领域系统地提出保护和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其确定的许多重要原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权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不是一个条约,但今天许多国际法工作者认为它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对《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规定的权威性解释。《宣言》宣示了两个广泛的权利范畴:一方面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宣言》内容的抽象性导致了其不确定性,致使人们容易对人权内涵的理解发生歧义。《宣言》的另一个历史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发展权和集体人权。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人权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宏霞  陈琳 《法制与社会》2010,(11):261-262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中一个核心问题——环境权,并且环境权是一项明确提出的新型人权,随着人权问题被探讨范围的扩大化,环境人权也随即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本文主要论述了环境人权作为一种新型人权的发展背景、概述、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的存在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17.
张雪洁 《法制与社会》2010,(34):372-373
在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开始普遍关注人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所探讨的热点就是人权标准和TRIPS协议实施之间的冲突。《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定,有其负面作用,即它的实施与基本人权存在冲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没有达到平衡。本文从对知识产权的属性、其与人权之间的冲突,协定个别条文的内涵分析出发,试探寻如何完善TRIPS协定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兼顾人权,已期达到平衡发展中国家和发选国家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4):128-128
郭道晖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4年第2期上撰文《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指出,过去中国理论界只讲人和人权的阶级性,而否定其普遍性,视人权为“资产阶级的口号”,这是没有分清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的人权同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理论、人权法制的区别。其实,人权是基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客观地历史地形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1,(5):104-115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直接触发了环境危机,更间接地威胁到人类所享有的各项基本人权。在国际气候变化机制关于损害赔偿的规定尚处于行为义务的前提下,在《巴黎协定》纳入人权视角后,随着气候变化诉讼的发展,已经挖掘出人权法体系在气候变化救济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2018年,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通过《关于生命权的一般性意见》,将气候变化与生命权进行对接,不仅回应了《巴黎协定》对于人权的关注,更验证了在人权法语境下为气候变化提供救济不失为一项可行性选择。尽管该视角仍然面临一些待解问题,但却可以与国际气候变化机制互为补充,为气候变化救济带来另一个维度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知识产权是基本人权"的观点提出质疑,分析讨论国际人权文书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规定和有关国家宪法文本中关于人权与知识产权的表述.本文研究其中所规定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认定《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和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所规定的权利在性质上是(作为文化权利的)对知识财产的人权,它不同于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