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辉 《政法学刊》2005,22(5):92-93
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警察的产生无疑是与犯罪预防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 期,社会转型对犯罪预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犯罪预防中,警察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又是有限的。仅凭警察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 解决犯罪问题,也不可能彻底完成对犯罪的预防。这种角色定位,有助于我们更理智地去分析研究犯罪产生的根源和原因,寻求犯罪 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2.
赵宝成 《人民检察》2005,(15):26-28
犯罪现象危害程度是指犯罪现象所蓄含的社会破坏性能量的总量或总体水平,它是社会犯罪现象严重程度和犯罪现象质的特征的一个重要标示。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测量较之犯罪现象总量测量和犯罪现象结构测量要复杂得多。犯罪现象危害程度测量应当建立以下三大评价指标:犯罪代价、公众的公共安全感程度以及对罪行的刑法评价。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性的或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来评估一国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3.
岳峰  张雪 《法制与社会》2010,(15):73-74
当前,随着高校校园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进一步转化,校园已不再是“象牙塔”,俨然成为一个小社会,安全状况也更加复杂,社会上的各类犯罪现象几乎在大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防惠于未然,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现象入手,列拳大学生犯罪的典型心理特征,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这些导致违法甚至犯罪的心理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了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一、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犯罪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否必然产生犯罪?犯罪是否同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都是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当前犯罪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去否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犯罪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相似文献   

5.
根据专家分析 ,我国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 ,而这第五次犯罪高峰的特征之一 ,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必将对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些初步探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 ?原因尽管很多 ,但总的看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上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百年来,在犯罪原因的理论方面,可谓学派林立、观点纷呈。由于不同的犯罪原因说都是不同的犯罪对策产生的理论前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滋生犯罪的诸因素,就成为一切社会预防和对付社会离轨行为时首推的理论课题。 当前,面对我国社会犯罪现象的普遍存在和犯罪率的上升,如果恪守原有的社会主义犯罪原因说,显然已不能完全解释犯罪现象存在的各种根源。因此,对复杂的犯罪原因作出比较科学的说明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作尝试。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的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要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加强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本文在自我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讨了如何对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在本源上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09,(11):12-1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了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来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原因日趋复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 犯罪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的不同,其犯罪形态和内涵也不尽一致。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犯罪形态。经济犯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犯罪案件的基本证据张国安犯罪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历史传统等的不同,其犯罪形态和内涵也不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犯罪形态。经济犯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犯罪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更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和复杂的治安问题之一。本文指出流动人口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不能单一地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去把握,而应有机地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法律制度等多个视角更为透彻地分析,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试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人、成本、收益、偏好、外部性"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这种"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发生过程、社会危害等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去研究犯罪问题,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体系,但无疑为犯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从犯罪人的角度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忽视了被害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被害预防是社会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被害预防分为被害前、被害中以及被害后预防,必须把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遏制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论证犯罪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来解释犯罪的复杂原因、具体特点和客观规律,并研究如何预测犯罪、预防犯罪、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的科学。它把犯罪学、人类学、伦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和刑法学汇总在一个范畴之内,并根据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差别来考察、分析那些仅靠某一学科是不能给予圆满解释或解决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犯罪、女性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以及业务上过失犯罪等。论证犯罪学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也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一种特殊、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探讨有组织犯罪的原因,对于从理论源头找到扼制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方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犯罪行为同自然现象、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因为犯罪现象是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具有随机性、概率性、网络性,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所以我们是可以对犯罪现象作出近似的预测。所谓犯罪预测,就是根据过去的犯罪统计资料和其它已知的、确知的信息,建立一个从前犯罪状况引伸到后犯罪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的模型。这种模型可以说明未来的犯罪情况和犯罪趋势的变化以及引起犯罪各种内在因素的消长。本文就试图用回归分析法对某市的犯罪状况作出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喻义东 《行政与法》2005,(2):112-115
恐怖主义犯罪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其在犯罪主体、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不能用传统的个体论的方法探究其产生的根源,而必须将之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从宏观的角度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作者借鉴著名犯罪学家迪姆凯尔和默顿的犯罪学理论,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因在于各特定社会的文化目标的冲突以及对制度化手段的不同选择。因而只有尊重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协调它们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犯罪这一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决不能简单采用直观思辨和静态研究的方法,而应该将犯罪研究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之下,通过回顾历史,透视社会,用辩证的、动态的、科学的眼光,去剖析犯罪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把犯罪同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过程相联系,并且与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变化等因素综合研究,这样才能深化和优化犯罪研究,也有利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20.
过剩犯罪化是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而随便创设犯罪的倾向。过剩犯罪化是一种不当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立法实践角度考察,当前我国都存在着一种过剩犯罪化倾向。道德恐慌是被用来解释媒体、公众及社会控制机构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特征的一种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剩犯罪化是道德恐慌的一种社会反应。道德恐慌是用来研究过剩犯罪化生成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见死不救事件是道德恐慌致过剩犯罪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道德恐慌而产生的过剩犯罪化现象值得反思,应该从犯罪化之外去寻求化解道德恐慌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