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2.
人生隽语     
《民主》2014,(7):64-64
<正>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我曾经为了抢救民间文化数次卖字卖画,记得在2004年第一次为抢救民间文化举办公益画展时,就有人问过我,依靠你一个人的力量,去做这样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不就好比是精卫填海吗?我当时就说,我欣赏的就是精卫精神,精卫是我的偶像。但说实在的,当这些画从自己的画室取下来的时候,的确有"家徒四壁"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容不得我考虑,就要以救火般的速度和救死般的精神从工人的锤子之下抢救文物。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早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时,特邀著名画家毕加索来提提意见。只见毕加索沿展览厅走了一圈,就不声不响地出门去了。张大千紧追上去,毕加索说:“这里没有您的一张画。”张大千急忙解释:“这整个展厅里的画,都是我画的。”毕加索一声不吭地走了。后来,张大千悟出了毕加索的言外之意:这些画只不过是继承了一套传统的中国画笔法摹写出来的。从此以后,张大千刻意求新,锐意创造,终于为国画开创了新局面。本来,以毕加索的地位和知名  相似文献   

4.
张炜 《瞭望》1994,(39)
我看过郑板桥晚年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上面说:象我们这种能写几句诗、画几笔画的人太多了,这就算当代“名士”?实际上我们算不得“名士”,我们不过是舞文弄墨的酸臭文人罢了,因为从我们的作品里一点看不到人民的痛苦和时代的声音……他说他如果为了混生活,完全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可以种地,何必捏着一支笔杆在纸上涂来画去?世界上有多少种方法混生活,如果用笔墨混生活,可就算最寒酸、最可怜的一种了.郑板桥的觉悟令我心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用笔人怎样才能不寒酸、不可怜.  相似文献   

5.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6.
西京的画气象好。文章这么一起头就有两个月接不下去。因为谈中国画不接着讲笔墨就不通,而我这个人又讨厌(是怕了)谈笔墨。如果有人说我的画无笔墨我不生气,诬我的画有笔墨我也不委屈,谁教我是中国人,摆不脱这耳濡目染?所以凡说笔墨是传统的我听了没意见,进而又说传统动不得,或者只可搬、可套或美其名曰“发展”,我就不信了。不信,是指如果画家果真有病,笔墨技巧能救他命? 最近电视上介绍一个不排名次的油画大展。展后专家们意见希望画家  相似文献   

7.
江西国画家杨石朗为人质朴木讷,不善交际,数十年来默默耕耘,自甘寂寞。数年前,他曾刻有一方闲章,印文为“百年以后人论定”。这是借用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记述的“元季四家”之一吴镇颇有自信,虽穷而不以所画媚世的一个典故,杨先生以此自勉。故事说:“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而仲圭之门阒然,妻子颇笑之。仲圭曰:二十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 如今,使杨石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作品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今夏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乎意料地获得行家和观众们的赞誉。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先生说:“杨石朗的画传统功夫很深,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中国画要做到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很不容易。”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对杨石朗说:“今天我连看了三个展览,不过你的画我是一张一张  相似文献   

8.
一家报纸载文《陪不起》,道出了陪风日盛的危害。文章说,陪风日盛,陪吃喝、陪检查、陪验收,某企业经理“给弄得几乎焦头烂额,似乎只有背地里大喊‘苦哇’的份儿。”不能说没有这种现象,但人们不禁要问:“何以这么用心去陪?”我以为,也不乏另一种情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孙权的妹妹嫁刘备,陪的自愿!比如,有一位经理,明知道厂子亏了,仍高兴地说:“只要上头来人,陪不起也要陪!” 陪风日盛,原因何在?何以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大学教师问巴金:“您说自己从事写作不是为了名利,但是您现在既名扬海内外,又有丰厚稿费收入。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老人作了恳切的解释。但是,我却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还有点话想说。 巴金老人的随想录最近已出版了第四集《病中集》。这集开始,他就叙说自己在病中写作,“都  相似文献   

10.
“热点”何以热?海伦·凯勒是什么精神?就算多数人表决通过“地球是方的”……如果你买了洗衣机却没有电和上下水……以富为荣就“滑坡”?钱和真理并不总是冤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说:我是人民!  相似文献   

11.
读画闲笔     
初识浩义,是在他的马群中(他的马的专题画展上)。他的马,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纵笔挥洒、遗形取神,着眼于大处要处,颇类九方皋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 最近承蒙他捎给一本画册,纵情品味,悠然神怡。其中《同行》一幅,尤为意趣盎然。此画甚简,只是两马,确切地说,是一俯一仰的两马头和两马屁股,这两个马屁股,轮廓一圆一方,加之粗犷的寥寥数笔,却生发出颠簸之感,似乎响起蹴踏蹄声。为了证实我的感觉,我捂上画题给老伴看,她说是正在小跑着的马。这应了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所见相同。引起我的兴趣的,并非仅如上面所说的那些,因  相似文献   

12.
胸中有数     
我国国务院总理从周恩来算起,到温家宝已经是第六任了。温家宝在就任后的3月18日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朱镕基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领导人,他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记得朱镕基曾经说:“当我卸任的那一天,老百姓评价说这是一个清官,这个人干了一些实事儿,我就很满意了。”每一任总理在任期内干得如何,自有历史评说。我个人感觉,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但朱镕基与温家宝有两点相似:一是低调平实,二是胸中有数。当香港凤凰台记者吴小莉提问:“在目前中国国情当中,有哪些数据您认为是最可喜的?有哪些数据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温总理回答道:“瑞士前驻华大使曾经说过我的脑子像computer(电脑),我的脑子里确实装了许多数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速度年均在9%以上;中国近5年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GDP的增长年均在7.7%,去年  相似文献   

13.
张晓润 《各界》2006,(12):73
小学英语教学在我校开展也就五年时间,结合这五年来的教学体会,我在校方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就英语教学做了如下交流:1注重情感效应学生需要有绝对的安全感,需要有一种归宿感。我在课堂上曾做了两次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我先后扮演了两种角色:大灰狼与鸡妈妈。当我以大灰狼的狰狞面目出现时,教室一片尖叫声,我问他们,何以如此?他们说:“你要吃人啊,我们害怕呐!”随后,我又以鸡妈妈的身份出现并去轻扶某个同学的头时,台下悄然无声。我问他们此时的感觉,有人说:“我  相似文献   

14.
铅笔的风波     
《瞭望》1985,(21)
几年前,一支小小的铅笔曾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我国中华牌木制铅笔历来在国际市场和香港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由于铅笔表面使用的油漆没有法定的卫生指标,使油漆含铅量超过了有关标准。香港一家报刊首先披露了这一事情,而后香港的电台、电视台纷纷喧嚷开来,说大陆的铅笔有毒,勿用。这一来,中华牌铅笔的出口量急剧下降,一些外国铅  相似文献   

15.
《经济日报》报道,大连造船厂在全国同行业中,创造了建造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第一艘海军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条出口船等30多个“中国第一”。这家工厂何以有如此优异成绩?职工何以有如此高的生产积极性?厂长王有为向来访记者说:重要的一条,是靠“干部带头”。 干部是怎样带头的呢?看,工人们称他们是“三七式干部”’即早晨7点钟上班、晚上7点钟下班、  相似文献   

16.
思一 《瞭望》1988,(40)
每看一次画展,或翻完一本画册,我都要想起齐白石的“馒头”,“馒头”云者,是他形容自己所画的山形。形容得象,因为画得本来象馒头。一个个、圆滚滚。想到那样的山,和画家理直气壮的态度我就要笑。 “老夫喜画馒头山”是齐老先生题画诗的结句,在首句中他点了五代两位山水画祖师爷的名——荆浩和关仝:“逢人耻听说荆关。”  相似文献   

17.
江亚平 《侨园》2001,(4):8-9
我作驻外记者期间,阳春三月的一个晚上,在伦敦繁华的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一家名叫“骄傲”的著名画廊里,灯光柔和、气氛温馨,数十名社会名流、画家和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一边慢慢品尝着法国香槟酒,一边细细欣赏着周围墙上大小不同的油画和版画。宾客不断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棒!意境深远!这些画大都取材于遥远的东方——长城、农舍、山村、水乡和牧童晚笛等。所有的画中都是一个人的署名——刘海明。这是旅英中国画家刘海明的一次个人画展。在伦敦这样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国际大都市举行个人画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刘海明近7年来却在英国举行了十多次这样的个人画展,可见他在英国艺术界为中国人争得了怎样一份荣誉和骄傲。  相似文献   

18.
姚砚库 《民主》2004,(5):43-43
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协七届全委会上,我以唯一全票蝉联政协常委。不意竟给我带来许多烦恼:先是轮番敬酒,喝得一塌糊涂; 继而失眠,夜不能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是完人吗?非也。既非完人,何以得全票?思来想去,都是时下各级领导在各种选举会议上倡导“高票当  相似文献   

19.
沈殿成 《侨园》2003,(2):4-5
1956年出生的陈奇,原是辽宁省小有名气的画家,在风景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美术界也算是一个活跃分子。在朋友圈中,他以聪颖随和、勤奋过人著称。朋友说:“只要你喜欢什么,他就能画什么。”这不是贬意。他琢磨各种画法,为我所用。他造型能力强,画风泼辣,作品色彩含蓄、细腻,富有创意。他说:“什么都画不行,跟着行市走更不行,我要做有个性的画家,我要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20.
阿明 《瞭望》1992,(26)
《瞭望》周刊13期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题叫做《别忘了他》:在审判伪劣商品的被告席上站着两个受审者,一个是“厂家”,一个是“卖者”。可是标题却提示我们,这里还缺了一个人。这个应当受审而尚未站到审判台上的人是谁呢?哦,原来是他——你看,画中有一只大手正在将他推向被告席,他就是那个手中提着贿金的“鉴定专家”。 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好。时下人们对打着各种“名牌”的伪劣产品痛恨已极。一家报纸上说:“名优称号满街走,上了当的恨难休”。恨谁?同假伪劣商品一样,除了恨“厂家”、恨“卖者”之外,恐怕这里就有个“鉴定专家”吧? 这幅漫画也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