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请示》(银发[2013]18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工作。附件: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协调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为最终目标,是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3月以来,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格局,对金融监管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金融监管协调的国际经验,从中央部门协调、央地协调及金融科技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协调面临的障碍,并根据"矩阵式"管理的思路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就此构建了相应的金融监管协调框架。本文提出在纵向上应强化央行的核心地位,发挥金融委的协调作用,明确央地权责及目标,强化属地责任;在横向上应重视跨部门协调、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同时还应与法律建设同步,及时跟踪科技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金融监管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金融监管需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监管事关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从正确处理央行与地方党政的关系,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推广正面典型与解剖反面案例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业祥 《理论月刊》2003,(10):55-57
近年来,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出发,阐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传导机制存在阻滞,其实质是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从金融领域传递至实质经济领域。因此,要求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适度放松金融监管、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应是基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多个主体,从而导致贷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笔者从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环节入手,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端民 《求索》2007,(3):75-77
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一体化,这样,一国就不可能再孤立地制定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当前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与实践都暗含一个前提,那就是各协调国的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育。各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为了追求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好处,而又不愿意放弃民族国家体制和民主政治而进行的一个妥协。发展中国家却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所以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首要任务是设法促进本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发育,而不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逆向调节。  相似文献   

7.
马德功  李嵩然 《求索》2012,(10):5-7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跨国传递凸显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国别化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引发了各国政府对跨国联合金融监管机制的探索。金融监管一体化改革也因此成了世界各国炙手可热的主题。欧盟作为世界经济联合体的重要一极,在此次金融危机和随后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影响下陷入颓势。究其原因,经济一体化与金融监管国别化之间的不协调性是造成这一金融后果的重要原因。此背景下,欧盟各成员国以此为契机,推行泛欧金融监管改革,促成了欧盟原成员国"各自为政"金融监管格局的终结,全球首个超国家的区域性一体化金融监管体系由此诞生。研究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具有重要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典型的分业监管体制特征。因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金融主体、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方面均不成熟的条件下,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苗头和愿望,为此,必须做好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分工,通过立法形式使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法制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建立监管制度,引导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经营部门业务方面的相互融合,并构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广  罗岚 《人民论坛》2013,(12):116-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低迷.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监管的作用,然后从多个方面就金融危机视角下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进行探讨,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伴随着资本市场完善与发展,金融创新也不断涌现,相应地也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风险。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应加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袁崇坚 《思想战线》2000,26(1):33-37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短,在监管信息的采集、监管法规的建设、监管人才的培养和业务知识的更新等方面都亟待加强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构筑立体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而目前要抓好银行监管观念创新,健全金融监管机制,设置防范金融风险,建立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国际金融业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美国的金融发展史表明,金融监管与创新是金融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路径,推动金融业不断向前发展。在金融深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实现两者在互动博弈过程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冬奥会是冬奥会史上首次在三个赛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安保工作中的区域协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因此,全面研究北京冬奥会安保区域协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行业经营方式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与监管是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在面对混业经营将成为大势所趋的经营模式之时,我国的金融监管却明显落后于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对金融企业经营方式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结果是在现阶段混业经营是金融经营方式选择的趋势,而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对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不适应。因此,完善金融监管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桂民  苏剑 《求索》2011,(12):34-35,31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着眼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文章先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两个角度探讨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而按泰勒规则,新凯恩斯模型,DSGE模型等理论分类进行探讨。货币政策是否应当考虑资产价格,学界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是利用最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笔者认为Bemanke的消极货币政策理论显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要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以社会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相关各方中合理分配利益。然而要建立这种机制,必须依靠弱势群体的联合,依靠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利益协调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洪河 《世纪行》2008,(12):21-22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社情民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政协社情民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政协社情民意工作必须健全各方配合、反映实情、服务决策、体现特色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政协社情民意工作协调统一、严谨规范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8.
“十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式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这些都给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改善和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9年9月至11月,由路甬祥、韩启德、李建国、陈昌智、桑国卫五位副委员长带队,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在法律实施的当年就在全国范围开展执法检查,充分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24日,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在此,特摘发几位委员的审议发言。  相似文献   

20.
龙献忠  周晔 《求索》2010,(5):77-78
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中面临着定位困境。本文论析了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中定位困境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中摆脱定位困境的"三个转变"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