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刑事程序中其他认知主体相比,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要求、达到的认知标准最高,两者在事实真相发现的程序、实质内容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但法官与鉴定人的事实认知,存在若干重大区别,加之法官毕竟是事实发现的最终认定者,其仍然面临着审查鉴定结论的重重困难,受到科技知识的各种挑战,因而有必要将法官与鉴定人对事实认定权力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包括鉴定人制度、鉴定结论的质疑制度和鉴定结论的认证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这导致法官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改革司法鉴定制度,约束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3.
语音鉴定结论的生成涉及收集语音资料(包括检材和样本)、鉴定人对资料分析研究、对证据的证明强度进行评估和鉴定结论的表述。鉴定结论适用是指当事人和法官运用鉴定结论来认定事实完成证明任务的过程,结论的正确应用离不开生成过程。语音鉴定结论的法庭运用,简要的分析了影响鉴定结论形成的四个因素,对规范语音检验、正确运用结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外司法鉴定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鉴定制度在鉴定人制度、鉴定人法律地位、鉴定人权利、义务、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鉴定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吸收国外鉴定制度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对我国鉴定制度进行规范。为了防止鉴定权的滥用,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应建立鉴定的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5.
科学界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形、强化法官在裁判文书中对鉴定意见的说理、充分发挥法官在鉴定意见质证中的实质化作用,是鉴定意见质证实质化的重要措施。前者必须明确鉴定人出庭的条件和例外情形;中者必须落实鉴定人的知情权,保证鉴定意见在庭审中进行实质质证,确保交叉询问聚焦于鉴定意见本身;后者必须细化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责任,确立法院对鉴定意见采纳情况的反馈机制及救济程序,加强司法行政部门和鉴定机构对鉴定人出庭能力的培训,保障鉴定人出庭作证时的合理便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结论在鉴定人资格、受理鉴定、检验过程、检验结果以及鉴定结论本身等方面的综合评断,使微量物证鉴定结论更具科学性、可靠性、正确性、准确性,有效发挥其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法定鉴定人资格管理制度,各国通过立法明确规定鉴定人的资格、鉴定人的责任及各种相关制度,以此来保证鉴定人符合鉴定能力方面的要求,并能作出客观、准确的鉴定结论,未来我国鉴定人制度的设计将立足于大陆法系的资格型鉴定人,同时在某些方面吸收英美法系的某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证据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判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即如何认定、确认精神病,亦即如何取得合法的精神病认定证据,是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对某些个案鉴定之所以出现较大分歧,其重要原因是由于证据不同而导致其鉴定结论的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证据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规范检验鉴定环节、提高鉴定人的心理素质、加强文件检验人员的自身修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减少鉴定结论的失误,确保鉴定结论准确,并总结了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馨  李艳芳 《前沿》2010,(14):81-83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人意见,从本质上讲是证据资料,证据资料必须经查证属实后才能转化为定案证据从而成为裁判者认定事实的依据。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鉴定结论对裁判结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判断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如何正确使用鉴定结论,就成为各国司法界所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就是在比较研究国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鉴定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甚至重构我国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刑事技术鉴定结论是一种刑事诉讼证据 ,是鉴定人的科学认定或判断性意见。鉴定结论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 ,有助于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补充。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主要审查鉴定主体的资格 ,鉴定对象的可靠性 ,鉴定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鉴定设备是否先进 ,鉴定方法是否科学 ,鉴定程序、鉴定书格式是否规范  相似文献   

12.
翁里  许芳 《公安学刊》2013,(5):67-70,98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修改了鉴定启动权,明确了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鉴定人出庭和鉴定辅助人制度,等等。这些必将对侦查审判产生影响。避免“两高”案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书检验因其专业性强 ,鉴定过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 ,给作为非专业人员的法官对其审查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加强对文检鉴定结论法律上和技术上的审查 ,建立统一规范的文检鉴定标准 ,尽可能排除错误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朱玉玲 《前沿》2007,(7):134-137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纠纷已经广泛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由于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诉讼争点往往与高度专门化知识相关,甚至涉及最尖端的现代科技知识。对于这一类纠纷,通常无法用一般的常识做出判断,法官不得不依赖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鉴定,再根据鉴定结论做出事实认定。因此,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个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其中专家鉴定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它是笔迹鉴定中较难的一种,本文结合图片说明对摹仿签名笔迹特征的识别及其鉴定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提升鉴定人鉴定水平和能力,提高摹仿签名笔迹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法博士信箱     
如何重新鉴定有争议的人身伤害法博士:2001年,我县发生一起伤害案。犯罪嫌疑人刘某将孙某殴打致伤。孙某先后到张掖等地治疗。2003年,我局委托张掖市公安局法医对孙某的伤情进行鉴定,结果为重伤。刘某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后我局委托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医重新鉴定,结果为轻微伤(鉴定人包括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法医、省人民医院、兰州医学院等专家、教授参与会诊)。孙某对此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并要求委托最高人民法院重新鉴定。请问,孙某的要求是否合法?我局委托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的伤情鉴定结论是否有效?我…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一、“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现象大量存在,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二、鉴定人的管理结构不合理、资格审查混乱。三、鉴定人的法律责任模糊。四、鉴定人素质参差不齐,鉴定质量难以保证。五、冲突解决机制不完善。六、鉴定告知规定模糊,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七、当事人没有启动司法鉴定事项的权利,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八、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难以得到保障。九、鉴定费用支付不合理。办案部门不堪重负。应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包括鉴定种类、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准入、相互关系和法律责任、鉴定程序的启动、重新或补充鉴定程序、鉴定的期限、告知制度、回避制度、鉴定费用承担、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和冲突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各方面对我国目前司法鉴定的混乱状态反映强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中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缺陷入手 ,提出改革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进而对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鉴定人制度、鉴定程序制度、鉴定结论评断制度的改革和重建提出了较系统的构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鉴定机构设置的重复和混乱、鉴定人任职资格的缺位、鉴定启动及实施程序的暗箱操作和高度职权化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入和修正后刑事诉讼法全面实施的重要障碍之一。在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的改革与重构中 ,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 ,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体系 ;建立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 ;在鉴定程序启动制度上 ,规定法院是惟一有权决定启动鉴定制度的主体 ,赋予辩护方以申请法院进行鉴定的权利 ,规定控辩方可以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在鉴定实施程序中 ,构建法院(法官 )对鉴定活动的参与机制 ,强化控辩双方对鉴定活动的参与权 ,完善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又在其第192条增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这两处修改引发了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疑惑。我国原有的"鉴定结论"源于大陆法系职权主义模式下的鉴定人制度;而"专家辅助人"又来源于英美法系对抗主义模式下的专家证人制度。上述两处修改的立法目的不明确,亟需司法解释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增强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