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蔚县剪纸又名"窗花",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天皮亮"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蔚县剪纸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剪纸是中国一种既古老传统又颇具审美价值的民间工艺品.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剪纸根据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在技法上可以分为剪和刻两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波 《先锋队》2016,(6):34
春节剪贴窗花、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节前夕,太原市各大社区以"小剪纸大廉政"和"廉政春联送居民"为主旨的剪窗花、写春联活动,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春联、窗花之中,剪纸和书法爱好者巧剪飞舞,挥毫疾书,既让人  相似文献   

4.
"我剪的是《师生情》,完成这件作品一定要认真细致。"6月8日,唤马小学八年级一班学生、"唤马剪纸"第三代传承人闫钇君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剪"出浓浓师生情。川北广元苍溪县的腹心地带,有一个地方叫唤马镇,这里因剪纸而闻名遐迩,"我一定要认年级一班闫钇君用川北地方叫唤  相似文献   

5.
“我剪的是《师生情》,完成这件作品一定要认真细致。”6月8日,唤马小学八年级一班学生、“唤马剪纸”第三代传承人闫钇君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剪”出浓浓师生情。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简介]曹梅梅,1992年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自10岁起学习剪纸,2010年考入凯里学院,学习版画,毕业后到习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任美术老师。2019年9月,挂职共青团习水县委副书记。其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热爱剪纸的曹梅梅,将自己的剪纸技术和版画技术相结合,用剪纸展现了遵义的红色基因,同时义务教授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孩子们学习剪纸。在疫情防控期间,曹梅梅不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组织志愿者解决习水县的血源紧缺状况,还剪了40多幅反映当地抗疫的作品。心灵手巧的她,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传递了温暖、传递了爱。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0)
<正>一张普通的白纸,在达斡尔族剪纸高手苏梅的手中三剪两裁,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飞禽走兽,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1992年,苏梅参加工作,成为莫旗文化馆的一名美术创作员,她阅读学习了大量美术作品,努力打好基础、锤炼技法。多年来,为了传承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她深入达斡尔族聚居区向老艺人学习求教,搜集、整理民族和民间文化遗产,特别是在达斡尔族传统剪纸、哈尼卡纸偶制作和民族服饰的研究和创作  相似文献   

8.
海伦剪纸     
《奋斗》2014,(3):F0003-F0003
正1993年,海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传统的海伦剪纸主要采用灯烟熏、剪刀剪等手法,选取花鸟、动物、人物图案来制作挂钱、窗花等,汇集我国北方民间剪纸、刺绣等工艺和满族、鄂伦春族的拨云子、印麻花等工艺,逐渐形成了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艺术风格。表现内容多为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造型简洁洗练,刀锋粗犷有力,富有写意神似的特点。上世纪50—60年代,海伦剪纸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省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各样的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走进庆阳农舍,随处都可看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甚至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也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纸剪的花.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0.
薛月华 《共产党人》2012,(13):54-55
正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剪纸艺术的发展也和其他艺术门类—样,是人类生产、生活之余精神活动的产物。盐池剪纸艺术的来源与发展从现存的剪纸作品来看,最初剪纸制作者的目的有三种。一是通过剪纸来表达某种愿望,祈求神灵保佑。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寝,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帛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这种以剪纸招魂祈神的巫术,截至目前在盐池一带还有人使用。二是人们出于对形象美的追求,在服饰或其他生活用品上配上各种图案的装饰品。随着磨制工具的使用,人们的捕猎  相似文献   

11.
刘新丹 《实践》2007,(3):39-39
"乾坤万里剪中出,世态炎凉纸里留。黄发垂髫皆俊秀,和林格尔最风流"。寥寥数语,道出了和林格尔这个"国际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在国内外剪纸界的地位.以及和林格尔剪纸传承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土地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林格尔与山西省杀虎口交界,这里是中原  相似文献   

12.
提起剪纸,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灯下银剪如飞的华发老太的形象。但谁也没想到,这种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粹的古老民间艺术,竟然会和一个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这个女学生发明的磁性剪纸,不仅屡获金奖,还在其刚刚创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掘得了高达30万元的人生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3.
王健勇 《当代贵州》2008,(17):F0004-F0004
剪纸、刻皮艺术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者即有相通之处,又有许多差异,虽然都采用剪刻的方法,但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妇女在劳动闲暇时间进行创造,作品大多用于节日庆典,内容也基本上为喜庆吉祥的题材。刻皮主要应用于我国皮影戏中,各个角色形象的制作,一般由皮影戏班人自己完成。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普通的彝家汉子,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执着四十余载,用剪刀剪出精彩人生,他就是盘县鸡场坪乡彝族剪纸传承人金元汉。在盘县,提起剪纸,金元汉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金元汉1957年10月出生在鸡场坪乡椅棋村一个剪纸世家,从其曾祖金成有一辈开始,家里就从事剪纸,之后,其祖父金玉祥将剪纸手艺传承下来,再传给金元汉的父亲金盛昌,到金元汉这一代,已是第四代。在盘县彝族人的习俗中,红白喜事都要用剪纸。红  相似文献   

15.
风采独具史悠久 雅俗共赏农民画——辛集农民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的人们就有画、绣、剪、编等民间工艺传统。辛集农民画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思奇巧,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画法细腻纯朴,不拘一格;色彩凝重艳丽,具有无究魅力。它将冀中的剪纸、民间印染、武强年画等民间营养吸收于画中,形成了犹如河北梆子一样高亢有力的艺术风格,它"拙中见巧、俗中见雅"的独特风格得到国内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临近,在"剪纸之乡"——阜城县崔家庙镇的市集上,随处可见各式剪纸。镂刻手法加以中国画写意为特色的阜城剪纸,会让你对剪纸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一古老技艺,透着红色和金色的图案焕发出新生的气息,各种镂空的"福"字和鸡形图案无不彰显出阜城剪纸的精致和美妙。万紫千红,群芳吐艳。在阜城,无论是在色纸、宣纸还是在丝绸新等材料上,都能全新的展现剪纸的艺术。无处不文化,无处不艺术,阜城县家家户户都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5,(2)
<正>世代生息在黑土地上的黑龙江人民,在引入纸张之前,就有用树皮、兽皮、鱼皮、麻布等剪成的类似剪纸的艺术品。至近代,黑龙江人民融合中原剪纸技巧,结合地域文化,发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龙江剪纸艺术。海伦、方正剪纸是龙江剪纸的主要代表。方正剪纸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刚组建便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创作群体,许多作品通过文化艺术交流走向世界。方正剪纸乡村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概括力强,式样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在创作观念和整体创作上基本打破了陈陈相因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土生土长的蔚县人,我骨子里对剪纸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2009年11月,当我得知自己考录为蔚县蔚州镇南张庄村的大学生村官时,心情万分激动,因为我知道南张庄村是蔚县剪纸的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点彩剪纸专业村和加工基地,有"中国剪纸第一村"的美誉。那时,我便暗下决心:入村工作后,一定要努力让更多人知道蔚县剪纸,让蔚县剪纸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扎根农村,迷途得遇点津人宏大的理想必须从眼下小事做起。刚入村时我一  相似文献   

19.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2,(33):52-53
<正>姜文英致力于帮助空有绝技而无致富门路的农村绣娘们,将她们的指间绝技转化成“指尖经济”。带头成立剑河县苗族剪纸艺术苑,与40余名绣娘联手创业,带动当地群众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刺绣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及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地。51岁的姜文英,已经从事剪纸40余载,乐此不疲。“一生只做一件事。”在他人看来,从事剪纸枯燥乏味,姜文英却通过剪纸剪出了别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杨欣 《奋斗》2006,(1):60-61
海伦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拜访。剪纸老艺人,欣赏剪纸艺术,仿佛置身于一座美妙的艺术博物馆。朱红的纸张上是东北黑土地人们生活的缩影。在一片低矮的老式平房中,我们找到了海伦剪纸老艺人傅作人的家。墙壁上贴的挂的、写字台上展开的、床底下收藏的,都是这样红色的剪纸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