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红墙红瓦的小苇子沟新村镶嵌在绿色原野中,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泥土房;大棚内,一个个西瓜正在等待"瓜熟蒂落",预示着丰收季的到来;非遗"北京绢人"项目工厂内,村里的妇女聚精会神地工作,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短短几年间,村民们和"无基础无产业无信心"的深度贫困状态作别,迎来了整个村子的"新生"。这一切,源于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丰宁满族自治县苇子沟村扶贫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  相似文献   

2.
正11月,收获的季节。记者走进盘州市保基乡厨子寨村,只见村民正在晾晒自己丰收的小黑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黑稻米是一种绿色、有机、原生态大米,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厨子寨村利用"三变"改革发展起来的脱贫攻坚产业"领头羊",不少村民靠它脱了贫。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6,(9)
正在新生村村民眼里,老周是"能人",小周是"新型能人",在能人的引领下,新生村葡萄产业风生水起。老周的"葡萄经",改变了单一种粮的传统习惯,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小周的"葡萄经",则有了更有意义的延伸——要让市民的果篮更健康、更绿色。葡萄进村---村民富了,村子美了车出突泉县突泉镇往西3公里,新生村到了。路灯整齐排列,村庄花浓树密,正是瓜果飘香时节,新生村美景如画。  相似文献   

4.
正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三都水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前进村,漫山遍野的葡萄架映入眼帘。"全村共有6055人,除了167个孤寡老人和儿童实行兜底政策外,其他已全部脱贫。前进村村民能够迅速致富,靠的就是满山的葡萄架。"前进村支书王恩文说。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脱贫致富,葡萄产业是村民走出贫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政策下,我们有机会、有信心把合朋村打造成贵州的‘华西村’。"村支书李永忠告诉记者,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合朋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斥资修建了金石清水城安置房项目,让村民们住上高楼,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现在,村民的身份不仅变成了产业工人,还是"贵阳金石产业园区"股东。一栋32层的高楼已经封顶,旁边还有4栋同样高的高楼正在如火如荼地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成立了‘自管委’,感觉更自主、更灵活了,我们都可以参与到家园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来,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村民对"自管委"发出由衷的感叹。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雨城区在全市新村聚居点建设中率先引导农户成立"自建委员会",并且引导"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通过"自管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接  相似文献   

7.
正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宜宾市非公企业找准致贫根源,以"产业造血"为重点,着力培育产业基础,创新扶贫机制,使精准扶贫收到了实效坐着厂车上下班,成天忙碌在制茶车间的宜宾市翠屏区56位残疾村民当上川茶集团工人后,再也不用为生计犯愁;不出家门就能在村里的"蝴蝶兰"制衣公司务工,南溪区罗龙镇的众多留守妇女告别了过去"一年只忙几天农活,多数时间泡在牌桌"的日子;在宜宾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天柱县把油茶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产业来抓,围绕油茶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种植突围、加工突围、品牌突围,让油茶树成为产业富民的"摇钱树"。10月22日,行走在天柱县社学乡金凤村的公路上,沿途的油茶林犹如绿毯般铺在崇山峻岭间,挂满枝头的茶果飘逸出浓浓的香味。村民孙培齐正在茶林里摘果子,他承包的500余亩油茶林已经开始挂果,今年预计有4万余斤,按市场价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焦点逐渐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到符号消费领域。本文以大连市J村的经验研究证明,在村民向符号消费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消费对象的使用价值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弱;另外,通过运用"生存—享受"二分法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证明,村民对消费对象的符号功能的追求正在不断增加。它表征着当下中国农村社区正在经历迈向"消费体制"的过渡阶段,村民通过消费符号来获得社区认同感,也表征着"物体系"及其价值观正在替换社区传统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请各位村民抓紧收菜装箱,明天上午将自家蔬菜运到交易大厅,有3家菜商到村集中收购。"蔬菜收获时节的张家口市宣化区马圈村一片繁忙。马圈村党支部书记谷田成正在安排第二天的蔬菜销售工作。提起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谷田成情绪激动、信心满满,"以前村集体底子薄、村民收入低,想为群众办点儿事也很困难。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生产服务,壮大特色产业,村集体有钱了,为民办实事更有底气,村民收入也日渐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走进马圈村,  相似文献   

11.
正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望谟县依托"紫茶之乡"品牌,持续巩固和扩大产业成果,将紫茶产业列入全县"三果两茶"主打产业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村企联动,扎实推动紫茶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从春到夏,由夏入秋,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60多岁的村民舒荣玉都在茶园里劳作。守在茶山下,不愁吃和穿,仅2020年,她一人就挣了5万多元。  相似文献   

12.
<正>重建后的芦山县太平镇祥和村,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在这个小村庄里,村民何培义的新房建起来后,当地党员干部建议并指导他发展家庭经济——建渔场和农家乐。如今,他生意红火,每月营业收入达到三四万元。灾后恢复重建以来,芦山县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群众形式,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服务重建和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了秀美新芦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是一个村庄整洁、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现代化村镇。这里四季风景如画,基础设施健全,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交融,正在打造乡村振兴典范。山南镇的发展,离不开山南人民骨子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时间追溯到1978年,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重创安徽,位于省城合肥50公里外的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面对旱灾,勇闯"禁区"、大胆改革,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包产到户的做法和成效广为人知,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改革发展的熊熊火焰;  相似文献   

14.
<正>路边花草郁郁葱葱,水泥道路连通各家,文化广场人群涌动,七八个村民正在铺垫田间路……"这是后进村吗?""变化太大啦!"9月1日,在桦南县召开的佳木斯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被列为现场观摩的转化升级示范村——桦南县明义乡北合发村让与会人员"惊呆了"。一年前的北合发村是个村情复杂、村貌脏乱的软弱涣散村,村里派系纷争激烈,"两委"班子缺"主官",村民上访不断,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十里八乡的村民都  相似文献   

15.
"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邛崃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整乡、整村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实施灾后住房、基础设施、产业、文化和生态重建,积极探索出一条"地方主体、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统筹推进"的灾后重建新路子。灾区镇乡的城乡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振兴发展能力有了显著增强,灾区群众得到真切实惠,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0,(5):25-25
<正>达茂旗乌克镇党委在水土条件好、村民积极性较高的东河行政村前村成立了众惠盛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全旗首个产业链上的党支部,以"支部+合作社"的新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立足实际,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与。2009年,乌克忽洞镇有1.2万人常年外出,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8)
<正>70年来,巴彦淖尔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始终坚持"团结、进步、发展"的工作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族人民一家亲初夏时节,在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的一块农田里,嘎查主任都日那和村民王林、白音山等人正在帮村民苏占彪刨苗。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12)
正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提起边俊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带领村民发展奶牛养殖业、"两瓜两菜"种植业,使村民逐步走上富裕路,也让和平村成为全旗有名的富裕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1997年,边俊峰尝试发展养殖业,多次到周边旗县考察学习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成为村民致富的"探路者"。同年,村民把边俊峰推到了村支书的位置上。"他思想超前,技术更新快,最重要的是他办事公道,说到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安远县人武部党委在与驻地浮槎乡长河村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以来,通过开展"七个一"活动(发展一个致富产业、高标准建一个办公室、一个图书室、组织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修一条水泥路、一条水渠、建设一个好班子),评选"五好"典型(好女孩、好村民、好家庭、好媳妇、好学生),有效地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弘扬正气和谐新风,让驻地长河村村民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谋发展找项目,率民走上致富路。今年5月8日,安远县浮槎乡长河村烟叶基地里郁郁葱葱,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村民廖金明高兴地看着自家种植的50亩烟叶,掐指一算,今年估计要增收一万  相似文献   

20.
正"把‘扶贫会’开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搬到贫困户家。"2018年以来,极贫乡镇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乡决战脱贫攻坚进入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就业培训攻坚、"三变改革"助农增收,营盘乡的脱贫工作正在全方位推进。"这条小路最初是村里人用脚踩出来的,只够一个人通过,弯来绕去,桃子成熟的时候,背一篓桃子出去卖,回到家天都已经黑了。"说起营盘乡高峰村的红梁子寨,村民谢梦金说,那时候,喝水靠背、运货马驮、娃娃上学磨破脚。通组公路修建完工,村民们因为交通堵塞带来的苦日子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