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流行歌曲歌词既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又有"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因而可以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文学研究.其文学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意象美、结构美、音乐美等几个方面.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缺席"状态,如果予以拓展,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翻阅旧报,从《人民日报》上偶然读到一则消息:中国音乐学院文学学会主席、著名词作家乔羽,在安徽屯溪为山东电视台拍摄的一部以算盘为内容的连续剧,赶写了一首名叫《算盘歌》的主题歌词,歌词内容是:  相似文献   

3.
声音     
《群众》2012,(12):1-1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之“美”.应是全方位的。她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有历史之美,也有现代之美;有进取之美,也有和谐之美。 ——知名学者蒲红朱解读“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坛中,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风格是颇具特色的,透过小说中那朴素而自然的北国风情、那苍凉而温情的叙述风格,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作家内心深处的伤怀之美,给小说抹上一层温情而忧伤的底色。具体体现为性灵的自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死亡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美国、半占领状态到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一系列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开始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欲达成其角色重要嬗变的主观诉求。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园林的建造要充分运用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中国传统园林崇尚的是自然美,追求自然山水之美,在设计上讲究师法自然,造园时不对园林进行彻底改造,而是在原来的自然之美上增补一些情感进去,力求把自然中的高中形态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李尚荣 《传承》2012,(24):76-77
仙之"美"并不在于仙能长生不死,从各朝著名仙真高道的生卒年岁,即可窥见一斑;仙之"美"亦非在无所不能,从死后才被拉入仙班的关羽一例,便是明证。其实,道教认为仙人乃是由凡人修真而来,既如此,便不难理解所谓"仙格美",本质上其实还是"人之美"。  相似文献   

8.
大美广西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6):M0001-M0001
翡翠般的河流在大地上静静流过,沿途的乡镇和山村,处处透着安详、自然与协调,这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养生圣地——巴马。 八桂大地,造化神秀,山水之美,美如画卷;风情之美,尽在欢乐;滨海之美,温馨浪漫;边关之美,神秘壮阔!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商州小说中民俗世界具备的“中和之美”是将其与别的作家作品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一“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刚柔相济、动静相宜、虚实相应三大民俗特色上。“中和之美”之所以成为贾平凹民俗世界的主旋律 ,与他的思想根源和创作追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随笔四题     
自然之美、风景之美令我们赏心悦目,构成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主要理由。我们作为活动于风景之中的一员,难道仅仅为了欣赏——那视觉的盛宴,除此之外,不再有更多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11.
姚德俊 《传承》2009,(24):40-41
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危机亟待解决,而人类的发展与对自然的破坏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可以发现其真——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为;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容为一体,达到"自然"之美。虽说当时马克思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但对我们现代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12,(12):32
何为"美丽"?翻看辞典的解释就会发现",美丽"是指让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事物。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所谓的"美丽",不单单是要用眼睛看,同时也需要用心去感受。着眼海南,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我们确实很美,也越来越美,随着全省上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海南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赢得了一片"美"的赞誉。但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内在美却仍是一块短板。想要建设成"美丽海南",不但需要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更离不开文明之美。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海南充分认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危机亟待解决,而人类的发展与对自然的破坏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可以发现其真--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为;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容为一体,达到"自然"之美.虽说当时马克思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但对我们现代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峰 《求索》2011,(9):218-220
《摘苹果后》、《收割》和《牧场》是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弗罗斯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在这些诗歌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诗人笔下的乡村劳作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在诗人的眼中,那都是各种劳动关的体现。本文从劳动关学的角度去解读诗人及其作品,探讨自然劳动中劳动者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美;诠释劳动所处环境和劳动产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发掘劳动生产整个过程所具有的动作形态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油画这一舶来画种,从上世纪初进入中国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这百年间,油画不仅在中国扎根,而且形成了多种风格面貌。成果之丰硕,令世人瞩目。写实油画以其深厚的传统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呈现出油画更广阔前景和蓬勃发展的趋向。我喜爱写实油画,其严谨的艺术语言,真实的情感表现,具象的科学精神和朴实的审美形态,尤其是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真实美,生活美的动  相似文献   

16.
盛唐边塞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著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美——进取之美、壮烈之美、勇毅之美、机智之美等.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军事美,对于军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及发挥健康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年歌词的发展实绩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其研究的理论起点——歌词"身份"的缺失问题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论文通过学界对歌词属性称谓、研究方法的梳理,在历史寻根性的反思中,从作品本体、歌词文体与文化主体审美等认知角度分析认为,歌词回归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不仅能夯实歌词创作及理论研究的根基,而且能为诗歌发展突破瓶颈状态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刘畅 《两岸关系》2007,(1):40-42
日月潭,自然之美举世闻名,但你可否知道: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就掩映在这里的湖光山色中,浮沉在水气氤氲间,融化在满山的苍翠里. 记者来到日月潭地区采访时,正值"格美"台风刚从台湾岛掠过,后续造成的连日风雨,让平日热闹的日月潭景区游人稀落、格外冷清,却让记者得以静静地徜徉其间,仔细触摸那秀美背后的故事和记忆.  相似文献   

19.
何奎 《前沿》2010,(9):150-152
仿生设计作为现代图案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学习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仿生设计在服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形态仿生上,它以大自然为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傈僳族民族服饰在自觉不自觉中体现了仿生设计的理念,丰富了当代仿生服装设计的研究范围。文章将从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两个层面剖析腾冲傈僳族传统民族服饰的文化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晶 《理论月刊》2003,(7):92-93
武当山地区有40多座古代石拱桥。这些石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从主从层次、比例尺度、韵律、色彩等方面看它具有形式美;从古代文人的咏诵描述中可以体悟它的意境美;从桥碑、桥名、桥诗中可以发现它具有通往仙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