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成因,不能仅仅归结为这部分人群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因而不具有住房可支付能力.近年来,住房市场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失衡、宏观调控不利等因素,也是将这部分人群从市场排挤出去,从而沦为住房困难人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今后一个时期,包括住房保障在内的城市住房工作,要坚持加强保障、稳定市场、优化结构、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发布五年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住房消费还需拓展;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够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有待完善。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  相似文献   

4.
汪利娜  殷剑峰 《小康》2005,(7):12-12
中国住房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住房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效果不尽理想。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行的是每年调整的浮动利率制度,利率风险完全由购房者承担。随着房贷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转嫁给购房者的利率风险迟早会以信用风险的形式再返还给商业银行。在此浮动利率制度下,央行希冀通过利率手段来调控住房市场也几乎不可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已成为主流。其原因之一在于,对贷款发放银行来说,固定利率贷款的总体风险要低于浮动利率。根据美国抵押贷款信息公司(M…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住房模型出发,运用动态学方法,分别对住房资本已存市场和新增住房市场的均衡进行分析,得到了住房市场的鞍点路径和处于鞍点上的均衡住房存量和真实住房价格。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表明未来将形成住房供应的双轨制,保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当前,依然是市场腿长、保障腿短的格局。通过今后五年再建3600万套保障房,则基本上能够形成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协调前行的良好格局,必将对商品住宅交易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云松  张胥 《求索》2011,(7):20-22
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不仅在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而且强调住房市场结构性调整,增加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因子作出相关预测。研究表明,2003年—2009年,影响长沙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因素主要归结为居民住房需要、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与住房市场供求状况,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额与土地供应量关联度最高。使得保障性住房资金和土地供应与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保持相对同步甚至更快的增长,才能确保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
由于住房不平等现象以及住房市场失灵,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政府自主性是政府干预住房市场发展的政治基础.基于自主性逻辑,权力与资本的结合会导致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双重失灵.政府自主性在住房市场发展中面临着释放市场与保卫社会的悖论.随着政府公共性的回归,住房市场发展中政府能力的提升路径包括:强化住房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政府与市场合作能力、厘清地方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8年四季度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大幅度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这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  相似文献   

10.
汤腊梅 《求索》2010,(11):86-87,95
本文构建基于收入增长的住房支付能力模型。借助统计数据,测度全国及10个样本城市的住房支付能力,全国有40%的家庭通过市场不能满足其基本的住房需要,要求政府住房保障;有10%的低收入家庭要求廉租住房保障;不同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住房保障的范围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11.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上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各县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市政府出台《张掖市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对今后三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2.
汤小泉 《中国人大》2011,(19):25-25
目前来看,在房地产市场限购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是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刺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要非常明确,真正解决需要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人。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态度十分明确,将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贫困户、五保人员等列为需要解决住房困难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张政发[201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通知》(甘政发[2011]28号)精神,加强全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根据我市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的发展目标,兼顾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付能力,确定我市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涨幅控制在8%以内。二、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  相似文献   

14.
李学明 《前沿》2003,(6):56-57
本文提出激活我国住房二级市场的必要性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住房二级市场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矛盾并对如何激活和培育我国住房二级市场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宁政发[2009]30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房产局拟定的《关于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关于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市房产局2009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改善广大市民居住条件,继续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住房市场总体情况 据英国家统计局统计,1951-2003年间,英国 住房总数由1410万套增加到2560万套,增长了81. 6%;1991-2003年间,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3%。 2002-2003年,在新建的183900套住房中,一居 室住房约占6%,二居室29%,三居室30%,四 居室以上占34%。主要居住形态包括独立式住宅 (22%)、半独立式住宅(31%)、成排的房屋  相似文献   

17.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越来越大。若能以人为本适应市场需求,势必对住房建设和购房消费产生积极影响。一、住房建设与消费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日趋繁荣,住房紧张状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相关房地产法规不健全,市场调查偏离实际,导致了一些不规范行为和盲目的房地产热现象。较为突出的是:(一)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受利益趋动,盲目投资兴建中高档收入者关注的别墅群、小高层、智能化房屋等。而忽略了正待步入小康的大批中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他们多为工薪阶…  相似文献   

18.
保障房迷局     
作为“十二五”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大剂量注入市场与保障严重失衡的中国住房市场,期冀释解深陷房地产倚重症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国务院提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历史维度总结了房改公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经验及局限,认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定价应与市场价格挂钩,减少投资牟利动机,公平分享收益;从理论上剖析了保障性质的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发现其定价以收入法为主,兼顾市场和成本等因素;并总结了新加坡组屋、中国北京和上海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实践经验。结合共同富裕的目标,应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定位和准入标准,优化分配规则、价格和产权管理办法、税费等政策设计,以实现共有产权住房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契合,是阶段性产物,它被割裂成若干孤立的系统,并非统一架构下的完整体系,具有管理成本高、难以实现系统内有序转化、退出困难、社会资本介入机制缺失等问题,亟需整合与创新出一种简约、明晰、统一,可以集有利于各种保障方式灵活转化、社会资本方便介入等于一体的全新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