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06,(Z1)
石库门里的秘密会议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南成都路625号),有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所房子召开,房子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当时,12名党代表热烈地讨论中国的时局及对策。隔壁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间,满屋的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此刻,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警惕地注意着来往行人。毛泽东:忘记了开会的地…  相似文献   

2.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06,(12):20-21
1921年7月23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受到暗和外国巡捕搜查,大会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参加的一大的有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国共产党的党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火红的季节,在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在吴越争雄的…  相似文献   

3.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1-11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  相似文献   

4.
徐久刚 《前进》2001,(7):13-16
1956年 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这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半年后西安干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党要受监督”。悠悠岁月, 40余载。而今,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以《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为题的这篇报告(本文中引文不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本报告),重温这篇报告中提出的“党要受监督”的课题,深觉其仍然有力地跃动着时代的脉搏,依然深感其亲切而新鲜。认真研究和解答“党要受监督”的课题,对于加强党…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个历史过程,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酝酿建党的启端;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是组织上建党活动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6.
论红船精神     
陈水林 《今日浙江》2011,(11):80-8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8月初,在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条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标志着“红船精神”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3,(9):1-1
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亿万妇女的热切期盼,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在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导下,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妇女的第一次历史盛会,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更好地团结动员全国亿万妇女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争取自身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坚…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和李达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为此李达租下了今老成都北路7弄42号-44号的两幢房子。1922年2月,平民女校在上海正式诞生。陈独秀和李述在《妇女声》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位李达,即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和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人们一般把使他俩称为文李达、武李达或是李达校长、李达上将。1958年春,(红旗)杂志筹备创刊。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列名编委会编委的李达校长没有到会;未列名编委、在军队工作的李达上将却赶了来。主持会议的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料想到一定是发通知的人搞错了。类似的差错还发生过不少回,两位李达逐渐地都不以为怪了。1959年4月,两位李达都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见面了,亲切的交谈过…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等,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等12名代表出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参会人数问题,我国学界是没有疑义的,那就是有15人参加了,其中中国人13名,外国人两名。疑义只在于正式代表究竟是“12人”还是“13人”?1991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指出:“参加党的一大的有来自七个地方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相似文献   

13.
冯媛 《中国妇运》2001,(7):11-13
回顾近一个世纪的社会革命和历史变迁,中国妇女运动的成就和曲折,妇女报刊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妇运史的研究中,妇女报刊研究却是一个不大为人重视的领域。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描述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报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和倡导,对这一悠久的历史实践做一个粗浅的回顾。其中重点在辨析妇女生活、媒介再现和宣传倡导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十分重视妇女宣传。1921年12月10日,开办《妇女声》杂志,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李达领导。1922年7月,党的二大又提出党报要设妇女栏,以实现共产…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8-2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风雨兼程,在这“第二次革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成功与挫折相伴,反思与期盼链接,欢欣与忧虑交织……穿越30年,跟进着城乡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亲历了国民经济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历史留给国人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一板斧砍掉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和李达世交很深,两人同籍湖南,同是中共“一大”代表,又同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延安时期,毛泽东拜读过李达的《社会学大纲》,非常赞赏,认为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他在书上作了很多批注,大约3...  相似文献   

16.
省委新班子     
《创造》2006,(11):26-41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1月16日在昆明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75人,省委候补委员14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会议。经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并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嘉兴过去的出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嘉兴今天的出名,是近日火遍全国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了嘉兴粽子。嘉兴粽子历史悠久,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成甜适中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粽子之王”。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本具有开创性的简明党史”。在该书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刘少奇极为关心,并在理论的阐发、史实的厘清、语言的表述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胡乔木本人也对此作过多次修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历史进程,为全国人民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9.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代表着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20.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显示了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次代表大会。八大对中央领导机构做了较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