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月18日上午,“长春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进京务工服务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这是由长春市劳动保障局、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保障局、长春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共同搭建的服务长春进京务工人员的工作平台:“长春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进京务工服务中心”设在长春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办公大楼内。长春北京两地本着优势互补、友好合作的原则,成立了劳务输出驻京工作机构。甲方长春市劳动保障局负责按乙方提供的用工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3,(9):1-1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起长达229年的强大西汉政权。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后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进城不久便追求骄奢淫逸,很快失去了民心,大顺政权仅坚持18天就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3.
劳骥 《前进》2013,(12):56-56
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京“赶考”去。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在毛泽东主席的告诫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励精图治,百废俱兴,取得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时,曾把党中央进京执政形象地喻为“进京赶考”,谆谆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要当李自成,要做合格的“赶考人”,过好“赶考关”。而今重温老人家的教诲,仍觉得非常亲切,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7.
徽剧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于清初盛行于徽州,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高宗八旬万寿盛典,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率先进入北京祝寿。随后,“春台”、“四喜”、“和春”三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这就是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剧自此逐步兴盛起来。当时四大徽班在演出风格上,别具特色,各有所长,故有人称:  相似文献   

8.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央部委司局级)。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于进入每年的进京指标审批时期,媒体对进京指标买卖地下交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进京指标的地下交易不仅“购销两旺”,已形成“成熟的市场”,而且,政府有关方面“每年都查处与打击,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进京指标积弊竟成了一道越不过的“门”!"事实上,被进京指标地下交易报道吓一跳的只是那些官僚们,百姓早已对这类事情见惯不怪了。因为进京指标地下交易的曝光仅仅是揭开了户籍积弊的冰山一角。长期以来,由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速度缓慢,致使进入这些城市的门槛被抬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前,年上访量16万人次,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超全省上访总数40%,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2008年以来,全市进京访同比下降68%,到省访同比下降35%,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实现进京访“七个为零”,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离开崇山峻岭的西柏坡,前往繁华的古都北京筹备建国大业时,曾意味深长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在这之前,毛泽东还举了另一个“进京赶考”的例子,那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一六四四年,他轰轰烈烈带着自己的义军弟兄进入北京,仅仅潇洒快活了一个月,便凄凄惨惨地败走西安,交了一份白卷。  相似文献   

12.
涂文学  宋晓丹 《世纪行》2009,(12):31-36
张之洞自1889年任湖广总督来到武汉.至1907年进京离开武汉,历经18年,除中间两度暂时署理两江总督两年多时间外。一直在武汉推行“湖北新政”,修铁路,办工厂,兴学校,练新军,使武汉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据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祥地,蜚声海内外的外贸大港及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13.
钱娟 《群众》2011,(12):84-84
新中网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建设国家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机关起程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出发上车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赶考去哟!”“进京”去干什么?就是率领中国共产党去执掌国家政权。“赶考”考什么?就是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走的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5.
时下,国家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些地方跃跃欲试,“跑部进京”憋足了劲。 跑部进京,何为?固然是要项目,争资金,启动市场,拉动增长。诚然,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优势吸引项目,拿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争取资金,有准备地“跑部进京”,本无可厚非;以优势项目造福一方,亦是一招实在的振兴之策。问题是,有些地方的“跑部进京”纯属盲目冲动,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京“后花园”的天津,多年来涉法涉诉进京上访人数始终徘徊在全国“前三甲”。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天津的政法维稳工作就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崔明珠 《台声》2010,(6):58-61
5月11日,国内最大规模的“全国万丰小吃城”,在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南口正式开门迎客。里面汇聚了中华56个民族传统小吃,有106个档口现场制售3000余品种,供顾客选用。首次进京的台湾老字号“度小月”担仔面和“河边”餐饮机构落户“小吃城”。  相似文献   

18.
《因话录》载:唐宪宗时,宰相裴垍的一个做地方官的友人来京看他,裴垍盛情款待并“给恤优厚”,友人趁机向他提出进京作官的要求。裴垍说:“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做官先做人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提出一个主张:“做官先做人”。为什么呢?王云坤说:“其实,老百姓对当官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你要像他们一样,首先要做个人,做个普通的人!”(见中央电视台的“书记省长专访”) 乍一听,这个主张似乎“低调”得可以,然而细细一琢磨,它却是对为官者的起码要求,是踏上仕途的先决条件,舍此是不宜为官的。 相传古代某地一个举子进京赶考,途经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便用脚踩住,见四下无人,就拾起放入口袋。这一举动,恰巧被主考官看到。及人场考试,该举子文章精彩,本可高中,谁料主考官一见是他,立刻除了…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联系到现在,我们不正是也在“进京赶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