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奢侈品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精神鸦乡,媒体的这种比喻令人深思。很多国国一两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国一两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入鸿沟正引发新的社会不满。奢侈段,部分人的过分炫富被欧美人看祟心态西方人有过,在韩国也闹女”风波,印度等新兴国家同费”,以免造成社会分裂。消费的专家提出,“真正低调奢华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奢侈消费品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疯长,当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国,按这一势头增长下去,有专家估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一大国。然而,要知道,我国人均GDP不足日本的1/10,世界排名处在100位左右。如此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奢侈品消费上“超关赶日”,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的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3.
兰溪 《民主与法制》2014,(20):32-34
据权威数据调查,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量已经达到126亿美元,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也是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1,(12):63-63
近日,有消息称飞天茅台3年内零售价或将超圳5000元,此外,2年内茅台还将向相关的国际评选组织申报"奢侈品资格"。茅台集团人士称对此并不知情。业内人士表示,茅台酒涨至5000元并非没有可能,现价已超过2000元.如今,公款消费与茅台酒走得太近了。很难想像.如果公款消费拒绝茅台酒之后,茅台酒还会有今13的辉煌地位吗?因此,茅俞酒要想成为国际奢侈品,公款消费必须要与之划。 。  相似文献   

5.
不管茅台酒是不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都是极为正常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合平市场逻辑,合乎人性本能的消费行为。奢侈品这几个字,并不是RNA病毒,只要一出现在媒体中,全体国人就要跟着患流感。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2,(4):28-29
茅台酒一直是国人心目中身份、地位的象征,其曾经的标签“专供、特供”等身份让人印象深刻。近十年来,“国酒”茅台一直演绎着身价不断上涨的神话,令多数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5月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指出,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截至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政协委员傅兴华在有关会上说,作为茅台酒产地的贵州,党政机关的接待工作已经形成一种“非茅台酒拿不出手,非茅台酒不喝”的潜规则。一位贫困县的负责人告诉他,当地一年至少要用一卡车(几吨)茅台酒搞招待。傅委员算了一笔账:每个县按100箱茅台计算,以目前市价6000多元一箱,全省的招待费用光喝茅台一项,就在5000万元以上。他说,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了。笔者由此联想到:这一年一卡车的茅台酒究竟由谁埋单?  相似文献   

9.
胡颖 《小康》2005,(6):74-75
2005上海国际品位生活展将首度登陆上海,主办方引人注目地打出了不邀请公务员参加的口号。全球奢侈品生产销售商看中中国,正是看中了中国的精英新贵以及他们的消费心态,“公务员”还未被列入奢侈品销售眼中的“精英”行列。那么谁在消费奢侈品?公务员又在消费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三公消费”不独为当下有,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力气,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奢侈主义与中国城市青年白领群体消费之间的契合性.本研究在界定新奢侈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新奢侈主义是一种保留了奢侈品消费符号性的大众消费模式,这与一方面期望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和经济压力的中国青年白领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契合性,最终形成了青年白领对新奢侈主义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芒 《小康》2009,(5):70-71
在全球市场被金融危机袭击得七零八落的时候,奢侈品大鳄纷纷将目光转移到庞大的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犹如世界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7,(11):10-11
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豪华办公楼和楼堂馆所处处可见。中国人购买的劳斯莱斯数量超过了日本.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在7月4日至7月7日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的专题讨论中.“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4.
日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报告,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独生子女,将成奢侈品消费主力。曾几何时,"奢侈"对于中国人来说多少有些贬义,但是现在,中国正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新兴市场。可说"80后"青年一代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笔者实在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15.
刘青 《时事报告》2006,(2):51-51
据北京晨报最近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在校大学生到底该如何消费?一月化多少钱才合适,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16.
孤帆 《公民导刊》2005,(6):52-52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宣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他的判断是有依据的:即便是在欧美也乏人问津的单价超过100万美元“宾利车”,在中国却连创销售纪录。而那些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年轻人,也是奢侈品的热烈追捧者,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饰物,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等。肯特预计,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11,(8):34-43
近几年,国际奢侈品市场疲软,而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有机构拍出,全球1/4奢侈品是中国人购买的,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商业蓝皮书》指出,2015年前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奢侈品消费热?主要是哪些人在购买奢侈品?应该怎样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璇  程迪  许晋豫  骆飞 《半月谈》2020,(1):58-60
近期,“小镇青年”消费现象引发市场持续关注一一三四线城市消费增速开始领跑,并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从无名之辈到消费新贵,“小镇青年”受到空前关注。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小镇青年”们不仅“会花”而且“敢花”,呈现出品质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小镇青年”迸发的强劲消费力之下.提前消费、透支消费也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近日就中央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强调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据相关媒体调查“三公”消费问题,已位居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人认为,要真正控制“三公”消费,须切实完善行政成本约束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两会”对“三公”经费锱铢必较,刨根究底的精神可赞。“三公”花销多少才算合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我觉得此话应该这么说,在不影响、不削弱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三公”经费越少越好。道理浅显,首先,“三公”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节俭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其次,少花钱有助于减少“三公”消费中的腐败,廉洁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